人工智能加速发展 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添新引擎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沿着造福人民、保障安全、促进公平的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AI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深圳的智能社区里,贴心的AI营养师为老人精心搭配健康膳食;济南的政务服务中心,高效的AI助手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类民生事务;宁波的智慧交通系统,则用精准的算法为晚高峰的车流保驾护航。
这一幅幅生动的智能生活图景背后,是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加强战略布局,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促使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交融,搭建起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拓全新赛道 。” 在此次集体学习结束后不久,总书记亲临上海,实地考察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状况。总书记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字经济首席研究员王宇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指引。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我国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已崭露头角,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 ,未来在政策引领下,必将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绽放更为夺目的光彩。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多模态大模型不断演进,智能应用场景也在持续延伸。这一系列创新突破的背后,是国家提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规划。
为破解算力短缺的短板,我国持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顶尖的网络基建体系,算力总规模跻身世界前列。针对数据要素流通的障碍,我国统筹推进数据基础制度构建与公共数据开放共用,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进程中,我国正着力培育全球最具活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截至目前,央企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力,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的 500 多个场景布局 AI 应用落地。在合成生物工厂,AI 算法主导生产时,数亿菌群可全天候优化发酵流程,效率提升十倍;高速动车研发车间里,仿真大模型将空气动力计算时间从一天压缩到 10 秒级。
未来,我国将坚持自主创新,聚焦应用需求,在核心技术突破、场景落地深化、生态体系构建、国际合作拓展等方面协同推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