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盛会绽放上海:人形机器人引领产业新浪潮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盛大举行,这场全球AI领域的顶级盛会再次刷新纪录。展区规模首次超过7万平米,80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3000多项尖端科技成果集体亮相,其中100多款产品更是首次在全球或中国发布,展现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
本届大会上,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交相辉映。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持续突破,AI终端设备、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机器人展商数量从去年的18家激增至80余家,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这些机器人不仅带来精彩纷呈的"首秀",更在现场展示了拳击、冰壶、钉钉子、抓豆腐等多样化技能,彰显出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的广阔应用前景。
大会开幕当天,国家与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磅推出"青龙"系列三款新品,分别针对安防制造、科教旅游、工业服务等不同场景需求。据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刘宇飞介绍,该系列产品特别注重实际应用价值。以青龙Pro机器人为例,其创新性地集成了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气体检测等多维传感器,并搭载时空智能定位系统,使其能够自如应对室内外环境切换,在园区巡检、厂区作业等复杂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
本届大会上,多家企业带来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傅利叶智能推出的GR-3机器人以独特的柔肤软包设计惊艳全场,这种仿生材质让冰冷的机械臂拥有了接近人体肌肤的触感,大大提升了人机交互的亲切度。而擎朗智能展示的XMAN-F1则凭借灵巧的双足设计,在现场完美演绎了从爆米花制作到个性化饮品调制等一系列生活服务场景。
在软件创新方面同样亮点纷呈。智元机器人推出的"Genie Envisioner"开源平台开创性地为机器人提供了虚拟训练空间。该公司具身业务负责人介绍,这个基于多视角视频扩散模型的平台,通过海量的动作数据学习,能让机器人在数字环境中预先演练各种任务场景。未来还将整合更多传感技术,进一步拓展其在智能制造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已实现从基础运动控制到复杂场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行业正迎来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转折点。接下来,主管部门将通过场景开放、示范应用等举措,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各领域的落地进程。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渗透到消费电子领域,为终端产品带来革命性变化。在中国电信展台,参观者争相体验最新推出的"天翼AI智能眼镜",只需简单语音指令就能完成拍照、翻译等操作,这种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款产品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技术,不仅能实现第一视角拍摄,还能在商务会议中提供实时翻译服务,大大拓展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
行业巨头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公司正在研发的AI眼镜将在交互体验、影像功能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预计年底前正式面世。这款产品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第二双眼睛"。
在应用层快速发展的同时,底层算力支撑也在不断创新突破。有专家将当前的算力建设比作"建造数字时代的发电厂",但更关键的是要为各类AI应用提供"即插即用"的接入方案。无问芯穹公司推出的全场景AI效能解决方案,正是为了解决从模型训练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需求,为不同规模的AI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算力支持。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演讲中指出,AI技术正在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随着个性化智能服务、人机协同生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个基于超大规模协同创新的智能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据预测,这种新型经济形态有望带动全球GDP年均增长提升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终端创新到算力升级,再到经济形态变革,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纪元。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