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创榜跃升至第九位 武汉创新生态迸发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访问量:10

武汉科技创新引擎全速运转,在"十四五"规划推进的关键阶段,这座科教资源密集的"创新之城"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全球创新版图。据最新发布的城市创新指数显示,武汉已从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跃升至第9位,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跻身全球前十的创新枢纽。

在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方面,武汉构建起"金字塔式"实验室体系,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矩阵。2024年,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在光谷下线,这项突破性技术使我国在光电子芯片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同期发射的"珞珈三号"医学遥感卫星,开创了太空医学监测新纪元;而世界首台掘爆机的问世,则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存储芯片、心肌旋切手术系统、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尖端领域,武汉企业已掌握23项全球首创技术。

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创新裂变的核心载体。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通过"科研+投资+孵化"三位一体模式,两年内集聚70余个顶尖团队,孵化近千个硬科技项目。该院独创的"概念验证中心"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投资成功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在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三大领域,已培育出5家独角兽企业和37家潜在独角兽。

产业创新生态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66万家,较2020年增长166%,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葱茏、小草葳蕤"的创新企业森林。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以23.7%的增速领跑工业增长,对规上工业贡献率高达91%,其中光芯片、量子通信设备等新兴产业产值同比翻番。在东湖科学城,每天产生23项专利,每周诞生3家科技型企业,每月有1项重大技术突破。

"我们将实施创新平台提能、创新主体倍增、创新生态优化三大行动。"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局长董丹红透露,未来三年将重点建设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武汉范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