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双轮驱动: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宇树科技正以"硬件本体+运动智能"的双轮驱动模式,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这家以四足机器人起家的科技企业,凭借春晚舞台的惊艳亮相迅速破圈,如今已形成覆盖工业巡检、电力运维、文娱表演等多元场景的机器人生态矩阵。
"我们正在突破传统机器人的'通关式'研发范式。"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透露,通过AI大模型解构机器人开发流程,硬件本体、算法模型、场景适配已形成专业分工的产业协作网络。这种"模块化创新"模式使宇树人形机器人交付量在2024年突破1500台,四足机器人更以2.37万台的年销量占据全球69.75%市场份额。
在电力行业,宇树正与国家电网等巨头构建"具身智能"新范式。四方联合实验室最新研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变电站设备红外测温、表计识别等12类复杂任务,故障识别准确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杜鑫峰演示的数字孪生训练平台显示,通过虚拟场景预训练的机器人,现场部署效率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真正的具身智能必须具备产业落地能力。"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当前表演型机器人更多承担公众教育使命。公司披露的营收结构印证了这一战略:2024年教育科研领域贡献30%收入,工业检测等场景虽仅占5%营收,但订单增速达300%。这种"先培育生态再收割市场"的打法,与特斯拉Optimus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资本市场对宇树的追捧折射出产业变革预期。在完成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后,公司投前估值突破百亿大关。尽管针对500亿IPO估值的传闻予以否认,但首开股份等战略投资者股价的异动,暴露出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高度期待。据辅导备案文件显示,王兴兴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掌控着公司34.76%的表决权。
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宇树最新发布的统一大模型,通过整合视觉、语言、运动控制等多模态能力,使机器人具备"即插即用"的泛化能力。在杭州亚运场馆的测试中,搭载该模型的机器人仅用2小时就适应了安保巡逻、物资配送等跨场景任务,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8倍。
"2025年将是机器人产业从演示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杜鑫峰透露,公司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决策和复杂装配能力,目标直指汽车制造、3C电子等高端产业。随着10月IPO申报窗口的临近,这家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企业,或将开启中国硬科技企业的新估值范式。
更多文章
-
山东人工智能技术出海,助力多国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近日济南举办的东盟与中日韩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上,一朵来自山东平阴的玫瑰成为关注焦点。通过运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中韩码”系统,韩国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了解这朵玫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这一创新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跨境贸易中的实际价值。据技术企业代表介绍,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数据上链与多语
-
智慧科技赋能海洋渔业,数字化平台亮相海博会
在近日开幕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浪潮智慧科技及其旗下专业公司集中展示了在智慧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体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展会,海博会已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次企业重点展出了人工智能平台、海洋产业互联网系统、智能养殖与渔港管理等解决方案,全面呈现了其
-
北京创新长城保护模式 试点应用机器人巡检技术
北京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长城保护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在构建长城资源信息与监测预警系统,规划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并试验性采用四足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显著提升了巡查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上
-
神舟二十一号成功发射 四川制造护航载人飞天任务
戈壁滩的夜幕中,一道耀眼的火焰划破天际,向着浩瀚太空进发。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43秒,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分别担任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覆盖了我国现有的三类航天员岗位。中国载人航
-
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变革,智慧物流提升运输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交通运输领域,为人员流动与货物运输带来全新模式。这一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更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获得科技有力支撑。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生态的持续融合,未来有望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人员出行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