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上演安防科技盛宴:智能装备矩阵重构公共安全新图景
9月17日,以"安全共享,发展共融"为主题的第二届公共安全科技装备展在连云港启幕。这场汇聚60家行业龙头的安防盛会,以1.3万平方米的展区为舞台,集中呈现了电磁网捕机器狗、空地一体救援犬、无人机反制系统等200余项创新成果,勾勒出智慧安防时代的科技进化图谱。
规模跃升构建全球安防合作新平台
相较于首届展会,本届展览面积扩容超120%,吸引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参展。展区按"刑事技术""智能防护""应急救援"等五大核心板块布局,展出从警用智能头盔到反无人机系统的全链条装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余兵透露,展会特设国际合作专区,已有来自12个国家的采购团与国内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预计技术交易额将突破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展会创新设置"实战场景模拟区",通过VR技术还原地铁反恐、高层火灾救援等15类突发事件,让观众沉浸式体验AI警务系统、智能排爆机器人等装备的实战效能。采购洽谈会首日即促成37项合作协议,涵盖智能安防系统出口、联合研发反恐装备等领域。
机器狗进化论:从巡逻警卫到立体救援专家
杰创智能展出的电磁网捕机器狗成为焦点,其搭载的电磁弹射装置可在0.3秒内发射直径3米的捕网,在珠海横琴口岸的实战测试中,成功协助抓捕3名暴力闯关人员。更引人注目的是"哮天犬Pro"空地一体救援系统,该装备通过磁吸式无人机搭载机器狗本体,实现垂直起降与地形自适应行走的无缝切换。
在模拟高层火灾救援演示中,救援犬系统展现出惊人效能:无人机组件突破热浪层快速抵达23层,精准投放机器狗本体后,其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穿透浓烟锁定2名被困人员,机械臂破拆防盗门仅需47秒。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朝阳消防支队列装,在3个月内完成12次高空救援任务,成功率100%。
低空经济安全网:六维防控体系破解"黑飞"困局
面对预计达3.5万亿规模的低空经济市场,上海特金信息推出的TDOA网格化管控系统构建起立体防护网。该系统通过部署560个低空监测基站,实现对半径80公里范围内无人机的实时识别与轨迹追踪。在深圳宝安机场的实战应用中,系统成功拦截237架次违规飞行,定位精度达0.5米级。
"我们的AI识别算法可区分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甚至能识别改装机型。"特金科技董事长姜化京展示的案例显示,系统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协助安保部门查处17起未经报备的航拍行为,其中3起涉及数据窃取企图。目前该技术已出口至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配置。
技术趋势观察
展会同期发布的《全球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报告》指出,未来安防装备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人机协同深化,警用外骨骼、脑机接口指挥系统等装备加速落地;二是感知维度拓展,太赫兹安检仪、量子加密通信等技术突破应用瓶颈;三是响应速度提升,5G+边缘计算使应急事件处置时效缩短至"黄金3分钟"以内。
在这场安防科技盛宴中,中国创新企业正以每年推出40余款新型装备的速度,重塑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格局。从陆地巡逻到低空防控,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智能装备矩阵的持续进化,为构建更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硬核支撑。
更多文章
-
山东人工智能技术出海,助力多国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近日济南举办的东盟与中日韩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上,一朵来自山东平阴的玫瑰成为关注焦点。通过运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中韩码”系统,韩国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了解这朵玫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这一创新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跨境贸易中的实际价值。据技术企业代表介绍,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数据上链与多语
-
智慧科技赋能海洋渔业,数字化平台亮相海博会
在近日开幕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浪潮智慧科技及其旗下专业公司集中展示了在智慧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体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展会,海博会已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次企业重点展出了人工智能平台、海洋产业互联网系统、智能养殖与渔港管理等解决方案,全面呈现了其
-
北京创新长城保护模式 试点应用机器人巡检技术
北京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长城保护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在构建长城资源信息与监测预警系统,规划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并试验性采用四足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显著提升了巡查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上
-
神舟二十一号成功发射 四川制造护航载人飞天任务
戈壁滩的夜幕中,一道耀眼的火焰划破天际,向着浩瀚太空进发。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43秒,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分别担任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覆盖了我国现有的三类航天员岗位。中国载人航
-
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变革,智慧物流提升运输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交通运输领域,为人员流动与货物运输带来全新模式。这一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更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获得科技有力支撑。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生态的持续融合,未来有望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人员出行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