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引领全球AI走向开放与包容新格局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揭晓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AI)影响力人物榜单,多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与学者入选,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DeepSeek首席执行官梁文锋、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小马智行CEO彭军以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等。此次中国面孔不仅数量增多,身份类别也更加多元,涵盖“领导者”“创新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中国在全球AI领域日益增强的话语权和创新活力。
这一变化不仅是中国AI产业高速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前沿的体现,也折射出全球技术权力结构正在发生的“去中心化”变迁。在发达国家仍试图通过技术闭源与标准垄断维持其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国以DeepSeek等企业为代表,坚定推进开源技术路线,显著提升了全球AI发展的开放性与参与度,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平权”的进程。
开源生态的繁荣极大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也能以低成本接入先进AI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地化创新。东南亚地区正积极把握这一机遇,多国加快AI战略布局。新加坡推出国家AI战略2.0,携手OpenAI建设亚太中心;马来西亚发布AI治理与伦理指南,吸引字节跳动、微软等科技巨头落地;印尼则推出长期人工智能发展蓝图,预计至2030年,AI可为该国经济贡献3660亿美元。这些举措共同显示出全球南方国家正主动摆脱技术依赖,迈向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在人才方面,中国正逐步构建起“本土培养”与海外回流双轮驱动的人才体系。尽管美国仍聚集大量顶尖AI研究人员,其中华裔科学家占比已达38%,超过美国本土人才的37%。而随着美国签证政策持续收紧,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国发展,推动中国原创科研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梁文锋、王兴兴等本土企业家的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中国AI崛起的背后,是一套系统性的创新范式:政策锚定长期主义,支持基础理论突破与产业应用融合,构建从要素驱动到系统赋能的新型支持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中国AI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442万家,年内新增超过50万家,反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技术能力上,中美差距正在迅速收窄。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双方在大模型性能上的差距已从2023年的17.5%缩小至0.3%。中国凭借开源建设与垂直应用的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例如,阿里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及其衍生项目数量已超10万,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开源社区之一,多款模型获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中国AI的崛起不仅意味着技术能力提升,更体现为一种倡导开放、共享、包容的发展理念。它正在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新的范式,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创新路径。唯有坚持自强与合作,才能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智能未来。
更多文章
-
锂金属电池技术获关键进展 12分钟快充有望实现800公里续航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联合研究团队在锂金属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攻克了长期阻碍其商业化应用的核心难题——枝晶生长问题。该突破使得新型电池在充电速度、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方面均实现显著跃升,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能源》。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普遍不足600公里的续航上限,该团队
-
中国力量引领全球AI走向开放与包容新格局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揭晓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AI)影响力人物榜单,多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与学者入选,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DeepSeek首席执行官梁文锋、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小马智行CEO彭军以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等。此次中国面孔不仅数量增多,身份类别也更加多元,涵盖“领导者”“创新者”“思想者”等多个
-
人工智能重塑跨境电商:全链路升级、智能运营与全球生态共建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随着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AI已从理念构想走向产业实践,全面渗透至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助力行业从依赖人力的传统模式迈向智能协同的新阶段,不仅提升了经营效率,更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开启了全球贸易的智能化浪潮。一、下好技术落地先手棋,精准赋能全链路智
-
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构建智能时代命运共同体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全球竞争格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技术发展失衡、治理规则碎片化、智能鸿沟加剧及技术霸权等问题,正制约各国共享智能红利。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列为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倡导以普惠共享和共建治理体系为核心
-
国产环形碰撞池问世破局 高端质谱仪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9月9日,绵阳科技城以线上形式举办创新成果发布会,由四川瑞莱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质谱用环形碰撞池”正式亮相。该产品成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度质谱仪核心部件领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完成国产化替代。发布会通过中国工业报融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吸引逾五万名业内人士线上参与。质谱仪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