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经济新增长 产业融合步入深化阶段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新兴产业与增长动能快速崛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正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注入全新增长动力。
这一趋势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渗透。近期,全国多个地区密集推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深入发展的举措。例如,广东省正式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关键技术支撑、应用场景推广等维度提出16项具体措施,明确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创新示范区。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当地已构建覆盖技术研发、产业培育、要素保障、应用推广全链条的政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能级提升、算力网络建设、融合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从各地着力提升技术“硬实力”到构建产业“软生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从规模化应用创新向夯实基础、保障创新的系统性布局深化。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汪镭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体现出国家战略引领、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活跃的鲜明特征,当前已进入产业落地攻坚期。
1.人工智能软硬实力持续增强
近年间,我国密集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实现显著进步。
今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不断完善开放合作体系。
各地积极跟进国家部署,出台实施细则并扎实推进,促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上海、广东、山东、北京、深圳等地已相继推出具体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场景培育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5300家,占全球总量的15%,形成了涵盖基础支撑、模型算法、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汪镭表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各方在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等给予高度重视,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他指出,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在移动支付、智能安防、工业检测等领域,技术能够快速落地并产生商业价值,进而通过“应用收益反哺技术平台”促进算法优化与模型升级。这种技术与应用的快速闭环,为各地产业“软生态”与“硬实力”的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在政策有力支持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专利引领,产业链展现出蓬勃创新活力与高效协同效应。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应用生态的完善,也强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AI产业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行业巨头构建生态平台,与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形成“巨头生态化+独角兽专业化”的创新格局。百度实施“ALL in AI”战略,布局从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能力;阿里依托云计算优势发力城市大脑和产业智能化;腾讯将AI技术融入社交与游戏生态;华为则凭借软硬件协同能力,聚焦政企市场需求。
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垂直行业融合过程中,上市公司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华孚时尚在投资者交流平台表示,公司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以智能算力中心为切入点,探索纺织业与AI技术结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彩讯股份透露,公司将通过“平台+场景+生态”模式,发挥全栈AI服务能力优势,聚焦政务及其他高频应用场景,推动AI应用从项目制向体系化升级。
移为通信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器人”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规模达数千亿美元的蓝海市场,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进行战略布局。
迈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浩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在基础理论、核心硬件和深度应用上持续投入,我国正不断夯实发展根基,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
更多文章
-
国际青年时装大赛在杭举行,数字科技赋能时尚创新
近日,一场汇聚全球设计新锐的国际时装设计大赛在杭州上城区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恋地·邻里”为主题,通过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展现了当代时尚设计的创新活力。作为当地金秋时尚消费促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赛在杭州城市阳台打造了一场融合真实场景与数字元素的视觉盛宴。活动现场正式推出了线上时尚发布平台,并展
-
西井科技三度亮相进博会 展示智慧物流创新成果
秋意渐浓,黄浦江畔再迎盛会。随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临近,全球目光将再次汇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来自上海青浦的西井科技将第三次登上这个国际舞台,展示其在全球智慧物流领域的最新突破。从最初的观摩学习到如今的深度参与,西井科技的进博之路,正是其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实力的生动写照。一
-
七位科学家齐聚成都 为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种子
千年烟火气,今朝创新城。从李冰治水的智慧到诸葛井的巧思,从交子创举到现代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创新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10月25日,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环节,"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活动在成都科幻馆拉开帷幕。来自航天航空、医疗健康、考古文博、农业科技、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七位顶尖
-
中国工程科技连创纪录,系统创新铸就“超级工程”
在贵州北盘江花江峡谷之上,一座创造双项世界纪录的巨型悬索桥正吸引着各方关注。这座跨越深谷的桥梁不仅以1420米的主跨成为山区峡谷钢桁梁悬索桥之最,更以桥面至江面625米的垂直高度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实力的最新见证。这一重大工程突破的背后,是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自主创新。为应对峡谷强风与巨大
-
各地竞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政策密集出台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上海提出构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浙江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广东则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各地正通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