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科学家齐聚成都 为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种子
千年烟火气,今朝创新城。从李冰治水的智慧到诸葛井的巧思,从交子创举到现代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创新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10月25日,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环节,"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活动在成都科幻馆拉开帷幕。来自航天航空、医疗健康、考古文博、农业科技、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七位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为青少年开启一场科学探索之旅。
从沉甸甸的稻穗到浩瀚星空,从千年文明到生命奥秘,再到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七位科学探索者通过七场精彩演讲,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今、融汇万象的科学桥梁,点亮了无数年轻学子的科技梦想。
一、成都之聚 7场沉浸式演讲,播撒科学的种子
25日,造型如星云流转的成都科幻馆雨果厅内,科学之星熠熠生辉。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中国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吴杰、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诺、开源鸿蒙首席架构师李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胡娜、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雪等七位专家依次登台,带来七场引人入胜的科学分享。
作为开场嘉宾,赵炳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重要选择为切入点,回顾了袁隆平为寻找"一粒好种子"奉献毕生的科研历程与精神传承。从1961年到1974年,袁隆平数十年坚持不懈、潜心钻研,最终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稻亩产普遍突破500公斤,其中南优二号更是达到675.8公斤。此后,我国杂交水稻产量连续创新高,从700公斤到1000公斤,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更为世界粮食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的这句名言,正激励着新一代科研人员扎根沃土、茁壮成长,让"禾下乘凉梦"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逐渐成为现实。
在成都这片沃土之下,另一颗沉睡三千年的文明种子正缓缓苏醒,向世人展示这座城市想象力的古老渊源。青铜太阳轮、神树纹玉琮……三星堆文物既蕴含古老智慧又充满科幻色彩,展现了古蜀先民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许丹阳介绍,当时的工匠已掌握"芯骨-条形芯撑"等复杂铸造工艺,并善于融合多元文化,形成了"借鉴-创新-超越"的文明发展路径。如今,这种创新精神仍在延续:考古团队搭建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运用人工智能与3D打印技术复原文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沉浸式体验考古现场。许丹阳强调,中华文明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河",并寄语当代人勇于创新,成为被三千年后铭记的"创造者"。
在成都,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进展。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郑雪博士介绍,该装置成功实现1.2亿度离子温度与1.6亿度电子温度的"双亿度突破",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快速迈向燃烧实验新阶段。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今年更在110天内迭代600多个方案,最终将温度推至相当于"五个太阳核心温度"的亿度高温,赢得国际同行高度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正以稳健步伐,开启能源革命的新篇章。未来,这颗"在成都孕育的太阳",或将照亮人类文明的新征程。
二、成都之答 思考追问不止,创新探索不止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了你。"当《禾下乘凉梦》的旋律缓缓响起,来自成都天立学校的孩子们手捧"稻穗"登上舞台,用清澈的歌声将袁隆平的梦想娓娓道来。孩子们目光坚定,用稚嫩而真挚的表演,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每个观众心中。
"我愿变成一颗恒星,守护海底的蜂鸣。"随着《星辰大海》深情的旋律,成都华爱学校的学子们缓步登台,用纯净而有力的童声,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向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致意。
当航天专家吴杰举起手臂向观众敬礼时,观众席中棠湖中学"海航班"的学子们自发肃立,集体回以庄严的军礼。这感人一幕让棠湖中学"海航班"总教官、退役军人廖良开深有感触:"这一刻,堪称中国航天精神最动人的代际传承。台上,是托举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台下,是即将接力空天梦想的青春力量。一颗颗航天种子在此刻萌芽,一个个飞天梦想在此时启航。"
成都二中副校长王卡在全程聆听后表示:"这不仅是学生们的学习课堂,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受启迪。如何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血脉真正融入年轻一代的心灵,这既是深刻的教育命题,更是我们肩负的时代重任。我们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持续推进校园科技创新教育,让'未来的种子'茁壮成长为民族栋梁。"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颉指出:"作为能源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亲身感受到成都正在形成的科技创新'场效应'。从'人造太阳'的能源突破到智慧电网的数字孪生,这座城市不仅为前沿科技提供应用场景,更构建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在参与成都多个能源科技示范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科学精神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从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种'科创新氛围',正是成都最珍贵的城市竞争力。"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奋进者的姿态,崛起为一座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都市。
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之"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活动,正是这座城市创新气质与科学精神的集中展现。七位科学大家从稻穗丛中走向星辰大海,从古老文明探向未来能源,在成都科幻馆的星云穹顶下,搭建起连接古今、融通万象的科学阶梯,也为这片土地播下了面向未来的希望种子。
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在这里,我们目睹成都如何以沃土培育种子,以开放汇聚英才,以实干践行"科技强国"的使命;在这里,我们也聆听到成都面对时代课题的坚定回答:思考永不停歇,探索永无止境,让今日科学的点点星光,照亮通往未知的漫漫征途。
更多文章
-
国际青年时装大赛在杭举行,数字科技赋能时尚创新
近日,一场汇聚全球设计新锐的国际时装设计大赛在杭州上城区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恋地·邻里”为主题,通过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展现了当代时尚设计的创新活力。作为当地金秋时尚消费促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赛在杭州城市阳台打造了一场融合真实场景与数字元素的视觉盛宴。活动现场正式推出了线上时尚发布平台,并展
-
西井科技三度亮相进博会 展示智慧物流创新成果
秋意渐浓,黄浦江畔再迎盛会。随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临近,全球目光将再次汇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来自上海青浦的西井科技将第三次登上这个国际舞台,展示其在全球智慧物流领域的最新突破。从最初的观摩学习到如今的深度参与,西井科技的进博之路,正是其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实力的生动写照。一
-
七位科学家齐聚成都 为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种子
千年烟火气,今朝创新城。从李冰治水的智慧到诸葛井的巧思,从交子创举到现代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创新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10月25日,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环节,"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活动在成都科幻馆拉开帷幕。来自航天航空、医疗健康、考古文博、农业科技、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七位顶尖
-
中国工程科技连创纪录,系统创新铸就“超级工程”
在贵州北盘江花江峡谷之上,一座创造双项世界纪录的巨型悬索桥正吸引着各方关注。这座跨越深谷的桥梁不仅以1420米的主跨成为山区峡谷钢桁梁悬索桥之最,更以桥面至江面625米的垂直高度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实力的最新见证。这一重大工程突破的背后,是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自主创新。为应对峡谷强风与巨大
-
各地竞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政策密集出台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上海提出构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浙江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广东则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各地正通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