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技连创纪录,系统创新铸就“超级工程”

发布时间: 访问量:8

在贵州北盘江花江峡谷之上,一座创造双项世界纪录的巨型悬索桥正吸引着各方关注。这座跨越深谷的桥梁不仅以1420米的主跨成为山区峡谷钢桁梁悬索桥之最,更以桥面至江面625米的垂直高度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实力的最新见证。

这一重大工程突破的背后,是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自主创新。为应对峡谷强风与巨大高差等极端条件,建设团队率先应用强度达2000兆帕的高性能钢丝,单根承重能力实现重大突破。项目还引入激光雷达风场监测与数字风洞模拟技术,研发出新型抗风结构及智能缆索系统,结合北斗精准定位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从材料、装备到施工方法的全面创新。这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已从依赖国外技术标准,转向自主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输出。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展现出卓越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能力。通过构建“云端施工”体系,仅用两个多月便完成两万余吨钢梁的高精度架设,一个月内实现数万平方米桥面铺装,各工序紧密衔接大幅提升建设效率。采用“揭榜挂帅”机制组建的专业攻关团队,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系统化、集成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在航天、高铁等重大科技工程中持续突破的重要保障。

卓越工程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有力支撑。在花江峡谷大桥建设中,技术团队成功解决了复杂地质、峡谷强风、高空精准作业等世界级难题,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当前,我国已建立起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持续释放的“工程师红利”为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工程科技在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优势的同时,仍需在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基础工艺与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下一步,应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瞄准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程师精神,进一步激发工程科技创新活力,打造更多标志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