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浪潮:全面激活经济社会新动能
国务院日前审议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意见》,明确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迈入产业化关键阶段,数据显示国内大模型数量达1509个,位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5100家,占全球总量的15%。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我国正迎来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黄金机遇期。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了AI技术的最新突破与应用前景。通过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整合,机器人系统实现了感知、决策与执行的协同运作;智能助理技术的持续演进,正让个性化数字助手成为现实;而AI与AR的融合创新,则催生出兼具实用功能与沉浸体验的智能眼镜,实现了从语言翻译到任务管理的多场景应用。
在专业领域,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气象预测、医疗诊断、科学研究等关键行业。"人工智能+"战略作为技术与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生成式AI、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不仅带来了消费级智能产品的创新浪潮,更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动制造业、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传统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这种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全新的产业形态和用户体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仍面临从功能实现到体验优化的跃升挑战。无论是日常办公助手还是复杂机器人系统,其实际应用效果与用户期待仍存在提升空间。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通过精准把握需求持续优化产品设计,为技术商业化铺平道路。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维度支撑:在技术层面,需持续突破核心算法、算力瓶颈和数据质量等关键问题;在生态建设上,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社区;在政策环境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既是技术赋能产业的必然路径,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民生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在此过程中,必须平衡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既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也要建立健全监管框架,保障数据安全,消除技术鸿沟,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始终沿着有益人类、安全可靠、公平普惠的方向前进,共同构建人机和谐共生的智能社会。
更多文章
-
山东人工智能技术出海,助力多国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近日济南举办的东盟与中日韩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上,一朵来自山东平阴的玫瑰成为关注焦点。通过运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中韩码”系统,韩国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了解这朵玫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这一创新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跨境贸易中的实际价值。据技术企业代表介绍,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数据上链与多语
-
智慧科技赋能海洋渔业,数字化平台亮相海博会
在近日开幕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浪潮智慧科技及其旗下专业公司集中展示了在智慧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体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展会,海博会已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次企业重点展出了人工智能平台、海洋产业互联网系统、智能养殖与渔港管理等解决方案,全面呈现了其
-
北京创新长城保护模式 试点应用机器人巡检技术
北京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长城保护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在构建长城资源信息与监测预警系统,规划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并试验性采用四足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显著提升了巡查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上
-
神舟二十一号成功发射 四川制造护航载人飞天任务
戈壁滩的夜幕中,一道耀眼的火焰划破天际,向着浩瀚太空进发。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43秒,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分别担任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覆盖了我国现有的三类航天员岗位。中国载人航
-
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变革,智慧物流提升运输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交通运输领域,为人员流动与货物运输带来全新模式。这一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更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获得科技有力支撑。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生态的持续融合,未来有望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人员出行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