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慧城市 中关村论坛发布重磅创新成果
7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重要活动——"AI赋能未来城市"专题研讨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作为系列论坛的亮点活动,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包括智能体技术突破、数据可信共享方案等创新实践。
会议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牵头组织,以"人工智能开启城市数字化新篇章"为主线,重点探讨了三大方向: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城市管理、新型数字基建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与会嘉宾来自学界、政界和产业界,包括多位院士学者、政府智囊团成员及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分享前沿观点,促成产学研深度合作。此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的融合进入新阶段。通过搭建高端对话平台,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对接,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助力打造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城市样板。
论坛现场,多位院士专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分享。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以《AI驱动下的智慧城市进阶之路》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则聚焦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报告中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两位院士从不同技术维度,描绘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图景。
中国工程院邱志明院士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论坛,他在致辞中特别强调,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凝聚各方智慧,为AI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在创新案例分享环节,多家科技企业代表展示了前沿实践:光轮智能分享了仿真数据领域的最新突破;中科紫东太初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AI大模型;云星宇公司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开拓者,分享了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设经验;中科星图维天信则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些案例生动呈现了AI技术在城市各场景中的落地实践。
本次论坛集中呈现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果,包括前沿应用范式革新、新一代智能体解决方案以及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等突破性进展。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推行一周年之际,主办方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44个标杆案例,这些案例覆盖科学智能(AI4S)、具身智能、智慧医疗等十大前沿领域,展现了AI技术在多维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作为重要成果发布方,中科大脑推出了两大核心产品体系:一是携手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科技企业共同研发的21款智能体产品,这些产品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应急安防等五大场景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二是自主研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平台,该平台通过创新技术架构,为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与价值释放提供了合规高效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海淀区在人工智能街区的建设成效,更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更呈现了多项具有示范意义的落地应用。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推出的城市电力数据可信流通方案,与青龙桥街道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实践相得益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案例。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论坛促成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合作:数据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将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智能城市评价体系;中科大脑与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携手,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同时,中科大脑还与吉林净发集团达成协议,共同探索智慧城市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方合作构建的"五横两纵"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将重点打造电力能源数据流通枢纽,破解行业数据共享难题。
为深化智能体技术创新应用,论坛期间正式启动了由24家单位参与的智能体生态合作计划。该计划汇聚了北京邮电大学、通研院等知名机构,将从应用场景共创、创新生态培育、成果转化加速三个层面发力。这种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行动的实践路径,更为构建开放共赢的智慧城市生态圈提供了新范式。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只有通过深度协作,才能让智能技术真正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