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重塑影像未来?跨学科沙龙探讨智能视觉新趋势
近日,一场以“人工智能与影像未来形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举行。会议由江苏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联盟与该校共同组织,吸引了来自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一线的学者专家,围绕AI技术对影像创作与传播带来的深刻变革展开跨界对话。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主持。
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张燕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影像艺术的生产方式与传播路径。她表示,本次沙龙聚焦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对推动学科转型、赋能影像教学与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一、影像文本生成:从工具到创意伙伴
在影像内容生成方面,专家认为,AI正逐步从辅助性工具演变为内容构思的关键协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沈义贞教授分析,在纪实类影像中,AI可辅助信息筛选与场景还原;而在虚构类创作中,它虽能提供叙事可能,但核心灵感与情感表达仍依赖人的主导。
苏州大学陈龙教授将技术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AI将全面融入影视制作流程;三到五年内有望实现跨模态内容推演;更长远来看,具备自主推理能力的AI系统将逐步成熟,“用简单指令生成完整内容”或将成为现实。
东华大学唐卫副教授结合中小成本制作实践指出,AI不仅提升制作效率,也降低了创意实现的门槛。他同时提醒,需警惕内容产出的同质化倾向,创作者应始终把握主题方向,以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应用。
二、视觉风格演变:打造全新感官体验
在视觉表达层面,东南大学程万里教授提出,AI正在打破传统美学边界,催生出融合多元文化的视觉语言。生成式模型既能模仿经典艺术风格,也能跨界整合不同媒介元素,形成超越常规的影像表达。
浙江理工大学陆高峰教授指出,优秀的AI影像应避免陷入“技术炫技”,必须实现工程逻辑与审美规律的有机统一。南京工程学院杨成立教授则认为,未来视觉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如何有效驾驭AI,实现手工创作的温度与数字精度之间的平衡。
三、艺术伦理规范:坚守“以人为本”核心
关于艺术伦理,江苏省广电总台王智勇基于实践提出,影像正从“观看对象”转化为“感知载体”,从单向叙述发展为情感共融。他倡导发展“有温度的AI”,强调技术应服务于人,未来的影像或许将更多通过“唤醒”而非单纯“拍摄”来生成。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张超教授关注到版权界定模糊、内容重复、算法偏见等问题,呼吁尽快建立行业伦理准则。南京林业大学陈相雨教授进一步强调,影像创作必须坚持真实与公正的原则,以人为中心展开技术实践。
《传媒观察》贾梦雨从宏观层面提出,影像行业应具备现代视野与前瞻思维,实现文理交融。AI不仅是制作手段,更将深刻影响意识形态与文明进程。
面对行业转型,专家一致认为,应构建融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浙江大学翟业军教授倡导“实验室+项目制”教学模式,强调新型影像人才应兼具技术能力、创作素养与价值立场,既能运用AI实现想象,又能防范技术对人文精神的侵蚀。
会后,参会嘉宾参观了金陵科技学院的动漫文献中心与科学展示馆,对学校推动科技、艺术与公共教育融合的举措予以肯定。
本次沙龙为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提供了高层次交流平台,进一步厘清了人工智能与影像艺术融合的发展方向。正如专家所言,技术赋能之外,更需以人文精神铸就内涵,方能在智能时代开拓影像艺术的新境界。
更多文章
-
AI如何重塑影像未来?跨学科沙龙探讨智能视觉新趋势
近日,一场以“人工智能与影像未来形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举行。会议由江苏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联盟与该校共同组织,吸引了来自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一线的学者专家,围绕AI技术对影像创作与传播带来的深刻变革展开跨界对话。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主持。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张燕在开幕
-
智能科技赋能造纸业 广西来宾崛起百亿纤维新材料集群
在广西来宾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林木原料经过全自动生产线加工,化身为面膜基材、航空专用纸等高端产品。近日,参与"产业数智赋能调研"活动的国际媒体代表团走访了当地多家造纸企业,目睹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这个传统行业。仙鹤新材料公司作为行业代表,将发展重心放在特种纸领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
-
济泰高速:织就绿色科技画卷,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公路
初冬时节驱车驶入济南至泰安的高速公路,眼前展开的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条充满科技活力、与自然共舞的生态廊道。这条贯通鲁中山水的高速线,自开通以来,不仅拉近了济南与泰安的时空距离,更以绿色为底色、科技为支撑,悄然塑造出一幅“路融于景、科技护航”的现代交通画卷。一、金线串珠,打造流动的风景长廊济泰高速被
-
山西“十四五”科技发展取得多项重大进展 关键突破助推产业升级新动能
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十四五”规划总结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全省科技创新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成果。从厚度仅有微米级的超薄钢材到应用于核电站的特厚钢材,从创下月度挖掘纪录的智能化采煤装备到调节性能领先的循环流化床系统,这些技术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国
-
AI赋能宏观经济预警 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防线
一、人工智能对宏观经济预警的赋能作用近年来,在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取得长足进步。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G网络规模全球领先,计算能力快速提升,为智能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语言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方面跻身世界前列,逐步构建起包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