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名校陷AI作弊风波 人工智能拷问考试诚信

发布时间: 访问量:2

韩国知名学府延世大学近期发生一起大规模在线考试违规事件。在一门名为“自然语言处理与ChatGPT”的选修课期中测试中,大量学生被怀疑借助人工智能完成答题,引发校方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线上考试防作弊机制仍被突破

这门由延世大学新村校区开设的课程共有约600名注册学生。由于选课人数众多,课程采取在线形式进行期中考核。为防范不当行为,授课教师要求所有参考学生必须全程录制视频,画面需同时捕捉考生面部及手部动作。

然而,部分学生通过“调整摄像设备取景范围”或“在显示屏上并行开启多个视窗”等方式规避监控。有报道称,个别考生故意将镜头对准特定角落,使手部操作和屏幕切换难以被察觉。

教师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发布公告:主动承认违规行为的学生,期中考核将获零分处理,但可免于进一步追责。

2.涉案规模或超半数 学生投票中近54%承认

目前具体涉事人数尚未明确。据部分媒体推测,可能有过半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参与其中。

在延世大学校园社交平台Everytime的相关板块中,一项名为“诚实投票”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353人里,有190人承认在此次测试中存在违规行为。“我们多数人都通过ChatGPT完成考试,”一位曾修读该课程的学生留言表示。

有学生向媒体透露:“大部分同学确实使用了ChatGPT应对这次测试。”

该课程本应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考试中出现的集体违规现象,对现有的教学评估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评论指出,尽管高校普遍采用在线监考和视频记录等方式,但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普及,传统防作弊措施已显现局限性。“在专门讲授ChatGPT的课程中,利用AI完成测试的可能性自然更高。”

虽然人工智能在韩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多数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韩国职业教育培训研究院2024年的一项调研显示,在接受访问的726名大学生中,超过九成曾在完成作业或开展研究时使用人工智能。而韩国大学教育委员会的独立研究则表明,全国131所高校中,71.1%的学校仍未出台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式管理规定。

截至目前,延世大学尚未公布具体处理名单或确认涉事人数,仅由任课教师对相关学生期中成绩作出初步处理。校方是否会启动纪律审查程序,或将违规行为记入学术诚信档案,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3.如何防止人工智能辅助作弊?

人工智能时代的考试诚信问题由此引发广泛讨论。有专业人士提议: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在线监考模式,评估现有录像监控能否有效防范智能辅助作弊,同时应加快制定生成式AI使用规范,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共同呼吁:高校在开设大规模在线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监考方式的技术可靠性与考核公平性,不能单纯追求选课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部分高校已开始推行主观考评制度,要求学生使用蓝色封皮笔记本手写作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知名学府已明令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完成考试或作业。

当AI工具成为违规手段,传统的屏幕录制、面部及手部动作监控等防范措施正面临被规避的风险。

延世大学此次事件不仅是一起学术违规案例,更是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应对的诚信挑战。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表示,使用者可能因低估AI生成内容的“不确定性”,忽视对生成资料真实性的严格核查,导致出现“非故意”的学术失范。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管理措施也需及时跟进,但过度管控又可能抑制创新活力。未来,高校或需建立更完善的规范体系,引导学生在技术浪潮中既能合理运用智能工具,又能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