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能源系统成功投运,科技援藏传递东部温度

发布时间: 访问量:9

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那曲地区,全球首套适用于超高海拔环境的综合能源供应装置于近期正式启用。这套能够同时产出热能、电能、氢气及氧气的集成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极端环境能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也为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献上了一份科技贺礼。

该能源系统由杭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氢能科研团队共同研制,并获得了浙江省对口支援计划的专项扶持。这一合作项目展现了东部地区通过科技创新支持西部发展的有效实践。

作为建有院士工作站的科技企业,研发单位长期致力于原子级材料与传感技术研究,并提供专业设备定制服务。在援藏工作团队的对接推动下,该企业自去年初与那曲建立联系,在随后一年半时间内六次奔赴高原,顺利完成从技术方案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

那曲地区虽然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丰富,但一直存在能源供应不稳定问题。项目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低气压环境下高效制氢、燃料电池高原适应性运行、多能源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供电、取暖、供氧功能的有机整合,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5%,既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也为高原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余杭区开展多层次科技援藏工作的代表性成果。自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以来,该区持续加强与那曲班戈县的结对协作,围绕科普资源建设、人才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系列帮扶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余杭着力帮助提升当地公众科学素质;依托专业培训项目,为高原青少年提供接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机会;同时通过数字化科普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

从一套高原能源装置的成功运行,到科普教育资源的持续输送,东海之滨与雪域高原之间正架起一座科技合作的桥梁,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书写下生动的实践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