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举办数字文创科技展 35支团队亮出创新成果
2025年10月25日,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活动——“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宣传在成都科幻馆正式启动。七位科学界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公众带来精彩科学课程。在正式讲座开始前,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前预热”——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支持、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展览设置了五大主题板块,包括科学家精神展示、重大创新成果、科学实验互动、优秀科普文创作品以及科技生活应用,内容覆盖农业技术、自然科普、生物医疗、量子科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前沿领域。
35所高校、企业和科普基地展示了各自的创新成果,其中仿生四足机器人、飞行模拟装置、3D打印工作坊、数字孪生农业机械、AI艺术创作平台、零碳排放发电系统等互动展项,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观众驻足体验。
一、缤纷创意闪耀科技展
科学实验互动区域洋溢着青春的智慧与创意。
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展位前人头攒动。该馆志愿者团队带来的“月球能源探索计划”项目引起广泛关注。团队负责人邓钦阳介绍,这一项目基于塞贝克效应,运用温差发电技术模拟月球能源开发,既展示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实际应用的前沿科技,也向公众普及了航天器温差发电原理。
邓钦阳表示,这套温差发电模型由团队成员花费近一个月时间独立设计制作,曾参加成都市科学展演活动,目前已在多所院校进行展示,成为激发青少年航天探索兴趣的重要科普工具。
作为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邓钦阳认为成都浓厚的科研氛围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参与博物馆科普讲解工作,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既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也提高了科学传播水平。”
在智能制造展区,一台能够高效完成芋头采收全过程的自动化设备引起观众浓厚兴趣。这台由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芋来芋好”——奉化芋艿收获机,不仅是2024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更在后续竞赛中实现突破,从全国二等奖提升至一等奖。
团队负责人雷涛介绍,该设备最初采用一体化机械结构设计,可自动完成芋头输送、茎叶切割和表皮处理等工序,显著提升了农业收获效率。在第二阶段,团队创新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实体设备的虚拟映射,实现虚实系统同步运行与实时数据采集,为持续优化机器性能提供了精确数据支持。“该项目已申请专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二、“毕业后想留在成都继续追梦”
小米科技展位上,一个“方形箱子”引发观众好奇。“这是一个实训装置,相当于微型智能家居实验平台,可供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产品集成和场景联动的实践操作。”展位负责人李辉解释道。
目前,这一产教融合产品已在北京、西安等多地高校投入使用,为智能家居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未来,小米科技将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李辉表示:“成都拥有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完善的产业政策、丰富的高校资源和高度集中的产业园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正积极与地方政府推进合作,聚焦智能家居领域人才培养,许多实习生都表示希望毕业后留在成都继续追求梦想。”
与此同时,成都本地科技企业也展示了独特创新成果。西蜀智能科技带来了自主研发的“西蜀智巡者”机器狗。公司产品经理魏玲介绍,该机器人具备小型化设计、多传感器融合、AI识别等先进功能,配备3D激光雷达与自主导航算法,能够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精确路径规划与动态避障,导航精度达到±15毫米。
魏玲向记者说明,“西蜀智巡者”适用于电力巡检、园区安防、公安巡逻等多种场景,通过一体化云台实现实时视频监控与异常报警,大幅降低漏检和误报率,有效节约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配合控制数据平台,机器人可完成全自动巡检任务,并支持远程实时调度。
作为去年初刚刚落户成都市郫都区的高科技初创企业,西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完善的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魏玲说:“最直接的是,企业落户享受了租金减免等实质性政策优惠,这为我们初创团队减轻了运营压力。这些精准、务实的产业政策,以及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共同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更多文章
-
各地竞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政策密集出台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上海提出构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浙江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广东则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各地正通过系
-
科技部部署“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产业智能化全面升级
在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重点规划。据悉,我国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负责人指出,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支撑作用。面对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我国将
-
成都举办数字文创科技展 35支团队亮出创新成果
2025年10月25日,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活动——“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宣传在成都科幻馆正式启动。七位科学界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公众带来精彩科学课程。在正式讲座开始前,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前预热”——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支持、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览设置了
-
上海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搭建全球科研合作桥梁
“如果太阳突然停止发光,按照现有科技能力,人类可以维持多久?”在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现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提问引起了埃尼环境先进技术奖获得者约根·卡罗的兴趣。他严谨推演后指出:地球温度将迅速降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人类将首先面临严寒的生死考验,存活时间“预计不超过两周”……10月24日至26日,主题为“
-
内蒙古喀喇沁旗农业提质增效 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双轮驱动
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田野间,成片的玉米地迎来丰收。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金黄的玉米粒通过机械化操作直接装车运往晾晒场,呈现出一派高效现代农业景象。当地农户表示,今年收成显著提升,亩产较往年增加约四百至五百斤,预计每亩可增收三百元以上。这一变化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喀喇沁旗目前已建成高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