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喀喇沁旗农业提质增效 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双轮驱动
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田野间,成片的玉米地迎来丰收。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金黄的玉米粒通过机械化操作直接装车运往晾晒场,呈现出一派高效现代农业景象。
当地农户表示,今年收成显著提升,亩产较往年增加约四百至五百斤,预计每亩可增收三百元以上。这一变化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喀喇沁旗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2万亩,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成为增产关键。全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81%,今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51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近3800万元。一位合作社负责人透露,机械化收割不仅节省人力,还能有效减少粮食损耗,每日作业面积可达50亩以上。
在技术应用方面,当地推广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将种植密度从每亩4500株提升至6000株。配合北斗导航播种、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手段,实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测产数据显示,今年玉米亩产突破2200斤,亩均收益约2000元。
与此同时,设施农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在一处农业园区内,68座温室大棚年产蔬菜约2000吨,带动周边50余名农户就业,人均月增收超4000元。全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7.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占16.4万亩,年产各类蔬菜约90万吨。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当地建立起新型农业发展体系。采用错峰种植技术,每个大棚年均可收获三茬作物,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将优质蔬菜销往北京、山东等地,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更多文章
-
各地竞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政策密集出台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上海提出构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浙江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广东则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各地正通过系
-
科技部部署“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产业智能化全面升级
在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重点规划。据悉,我国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负责人指出,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支撑作用。面对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我国将
-
成都举办数字文创科技展 35支团队亮出创新成果
2025年10月25日,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活动——“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科普宣传在成都科幻馆正式启动。七位科学界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公众带来精彩科学课程。在正式讲座开始前,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前预热”——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支持、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览设置了
-
上海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搭建全球科研合作桥梁
“如果太阳突然停止发光,按照现有科技能力,人类可以维持多久?”在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现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提问引起了埃尼环境先进技术奖获得者约根·卡罗的兴趣。他严谨推演后指出:地球温度将迅速降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人类将首先面临严寒的生死考验,存活时间“预计不超过两周”……10月24日至26日,主题为“
-
内蒙古喀喇沁旗农业提质增效 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双轮驱动
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田野间,成片的玉米地迎来丰收。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金黄的玉米粒通过机械化操作直接装车运往晾晒场,呈现出一派高效现代农业景象。当地农户表示,今年收成显著提升,亩产较往年增加约四百至五百斤,预计每亩可增收三百元以上。这一变化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喀喇沁旗目前已建成高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