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启动人工智能深度行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发布时间: 访问量:7

2025年10月22日,河南省人工智能助力新型工业化深度行首站活动在郑州正方元国际酒店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组织,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参与协调,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联合执行,旨在全面落实《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实现多维度、深层次、高质量融合,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高位推动,凝聚共识

秋日的郑州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一个关键问题: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省份之一,河南如何让人工智能从“技术概念”真正转化为“产业动力”?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翔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快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刻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社会运行形态和产业竞争格局。

实际情况印证了这一趋势。目前,河南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元,已培育超过110家重点企业。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应用正从少数企业的试点探索扩展为全省工业体系的普遍实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比例达到87.2%,累计建成智能化车间和工厂1685个。

数据要素的价值也在持续显现。全省计算能力规模达9.8EFLOPS,15个工业大模型投入实际应用,本地化部署企业超过1000家,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额42亿元。这些指标共同勾勒出一个日益完善的工业智能生态系统。

“面对新发展要求,近年来我们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契机,省级层面相继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人工智能+’、‘一转带三化’等系列政策,坚持夯实基础、壮大集群、促进应用多措并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李翔介绍道。

二、深度行”不止于“行”,更要“深”与“实”

本次“深度行”活动的意义超越了单一启动仪式。根据安排,自10月开始至年末,系列对接活动将在全省多个地市陆续展开,构建一个集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场景展示、方案对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我们要把握试点契机,建设转型示范城市。”郑州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学江在发言中表示。他特别强调了实施路径的可行性,指出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更要关注技术如何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全流程有机结合。

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晶从“工业人工智能的基础原理”角度进行了阐述,蓝卓数字科技总经理陈玉龙则从实践层面强调了“筑牢工厂数据基础、巩固工业AI根基”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落地的可行路径。

三、目标:从“单点突破”到“综合集成跃升”

依据《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河南已明确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成1800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化车间和工厂,培育4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6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李翔在发言中向三类重要参与方提出倡议:制造企业应当“积极将人工智能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数字化服务商需要“提供模块化、可定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各地工信部门则应“加快出台务实有效的支持政策”。

此次活动不仅是政策宣贯的平台和技术展示的窗口,下午举办的交流会更成为供需对接的桥梁和观点交流的场所。与会代表坦诚提出困惑,专家倾心分享经验。从数据采集的瓶颈破解到技术推进的长效机制,从单点技术应用到整体数字化改造规划,讨论不断深入,现场氛围热烈。这些交流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更聚焦于解决实际落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参会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方案。

随着深度行活动在全省范围的持续开展,河南正全面开启人工智能助力新型工业化的新阶段,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为培育新型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