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人H2亮相 宇树科技引领具身智能新赛道

发布时间: 访问量:7

近日,宇树科技正式推出新一代仿生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整机高度1.8米,整体重量70公斤。官方演示内容显示,该机型运用仿生面部构造,配合可更换外装,其体态与行走姿态较之前产品更贴近真人。依托企业在运动控制方面的长期积累,H2在视频中呈现出优秀的运动协调性,能够完成多种复杂动作。

据了解,此款机器人全身共设置31处运动关节,具体构成为肩部双侧各6个,躯干部位3个,腿部双侧各7个,另有2处功能待公开关节。与早前发布的R1机型相比,关节总数增加近两成,整体灵活度明显提升。

宇树科技此前已相继推出R1、H1与G1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R1为今年7月下旬面世的新作,高度约1.2米,目前尚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H1曾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该产品于2023年8月发布,是国内首款可实现奔跑功能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G1则于2024年5月中旬推出,为企业同年发布的第二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一、让机器人“更像人”也“更懂人”

相较于传统人形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更加注重对人类外形特征、身体结构与行为模式的全面复现。此类产品不仅在外形比例与肢体动作上逼近真人,还在面部表情、肤质模拟、肌肉运动及交互反馈等层面尽可能贴近人类特性,尤其重视感知与情感层面的交流体验,力求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互动。而传统人形机器人多以功能实现为核心目标,例如完成搬运、检测、巡防、接待等任务,关键考核指标集中于承重能力、运行稳定度、续航时间等工程参数。

仿生机器人被业界视作人形机器人发展至高级形态的重要方向。2024至2025年间,该领域关注度快速攀升,资本、科研与产业资源持续注入。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规模已突破145亿元,其中超过三成资金流向“仿生外观与仿真材料”“智能表情交互”“AI动作生成”等仿生技术方向。同时,多地政府也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具身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的协同创新。

深圳某仿生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拟人化外观能够为用户带来情感共鸣,这对租赁市场和个人用户尤为关键。从技术层面看,仿生机器人的突破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更在于软体驱动与算法再现能力的提升,这标志着行业正从执行智能向交互智能阶段迈进。”

二、宇树更名“备战”IPO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的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近期提交了首期辅导进展报告。报告中提及,企业在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上审议通过了公司名称变更议案,决定将原“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名称中去除地域标识,有助于淡化企业地域属性,为其向全国化乃至国际化转型创造更有利条件。同时,股份化改制使企业组织架构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化要求,为后续上市融资铺平道路。

宇树科技创立于2016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级与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为王兴兴。

今年7月初,中信证券与宇树科技已通过公开发行辅导监管系统提交备案材料;7月中旬,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对辅导备案报告予以公示。9月初,企业官方账号“Unitree”正式对外表示,公司正在稳步推进IPO准备工作,计划于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将正式披露相关经营数据。

今年6月,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企业年度营业收入已突破10亿元,且成为行业内少数持续盈利的机器人公司之一,团队规模约达千人。在8月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他进一步表示,2025年上半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叠加政策支持利好,整机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实现50%至100%的业务增长,显示出需求端对全行业的强劲拉动作用。

三、AI+机器人融合提速

自2024年起,多家国内外主流投资机构已将仿生机器人列为重点投资方向,重点关注AI驱动的运动控制、低成本仿真材料、智能表情交互、通用型具身智能平台等细分领域。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交互实用化”新阶段。市场竞争重点将从单一设备性能比较转向系统生态整合:算法能力、算力支持、材料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的协同效应将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

据行业预测,到2026年左右,具备情感识别、语义理解与自然动作生成能力的机器人有望率先在教育展示、健康养老、商业零售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那些能够率先构建兼具高度仿真、智能交互与可批量复制特性的产品体系的企业,将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