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电池技术获关键进展 12分钟快充有望实现800公里续航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联合研究团队在锂金属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攻克了长期阻碍其商业化应用的核心难题——枝晶生长问题。该突破使得新型电池在充电速度、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方面均实现显著跃升,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能源》。
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普遍不足600公里的续航上限,该团队开发的锂金属电池单次充电可支持车辆行驶800公里,总寿命里程超过30万公里。在充电效率上,仅需12分钟即可将电量从5%提升至70%,极大缓解了电动汽车用户的“续航焦虑”。
锂金属电池以金属锂作为阳极材料,相比传统石墨阳极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其在充电过程中易因界面内聚力分布不均而形成枝晶,这些树状结晶不仅影响电池性能,还可能导致短路甚至安全隐患。
研究团队从机理层面入手,揭示了枝晶形成的根源,并开发出一种新型液态电解质。该电解质采用具有较低锂离子结合亲和力的阴离子结构,可均匀分散电极表面的内聚力,从而有效抑制枝晶的生成。即使在快速充电条件下,电池依然保持高度稳定性。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在超过350次充放电循环中性能稳定,能量密度达到386瓦时/公斤。除了12分钟实现5%至70%的快速充电外,在另一项测试中,电池也可在17分钟内将电量从10%补充至80%。
这项成果不仅解决了锂金属电池在快充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性问题,同时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