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智造”新引擎:AI赋能传统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在青岛崂山区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技术人员正围绕新一代AI感知芯片展开多维度测试,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融入日常家电,拓展智能家居的应用边界。
今年六月,该中心孵化的青岛银河边缘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端侧AI感知芯片RC705。与多数依赖云端处理的人工智能方案不同,这款芯片集成了自适应变频算法与本地AI控制能力,可自主制定并执行最优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智能家电与服务机器人的响应速度与可靠性。
“这颗芯片打开了家电智能化的更多可能,”国创中心副总经理桂志辉介绍,“例如让冰箱自动识别食材并调整保鲜策略,洗衣机精准判断衣物材质并选择洗涤方案,抽油烟机通过隔空手势进行操控——这些都正在成为现实。”
当前,人工智能正重塑家电这一传统制造业的底层技术架构。从芯片、传感器,到自主算法与垂域大模型,家电产品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国创中心已建成涵盖智能芯片、传感技术、大模型软件等方向的九大开放实验室,并与多家本土家电龙头企业展开合作,推动数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家电制造业的高地,青岛汇聚了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批知名企业。AI的加持,正不断拓展这些企业的发展空间和产品竞争力。
在澳柯玛的展厅中,一款搭载AI技术的风冷无霜变频冷柜引人注目。该产品通过智能风冷模块与融霜系统,实现自动除霜与均匀送风;其变频压缩机可依据环境温度动态调整制冷强度,维持箱内恒温。此外,澳柯玛还推出多款AI零售设备,如智能售卖柜和绩效监测展示柜,依托“AI视觉+重力感应”双重识别技术,实现了超过99%的商品识别率和三秒内快速结算。
人工智能对家电行业的影响不止于终端产品,更延伸至研发、制造与销售全流程。在海尔上合冰箱互联工厂中,AI调度系统实现了多型号混线生产和原材料精准配送,产能达到传统模式的两倍。在质量检测环节,AI视觉识别将检测精度从0.1毫米提升至0.01毫米,整体效率提高40%。
该厂工艺总监尹冬冬表示,AI构建起人机协同、持续进化的智能制造体系,不仅提升了生产灵活性与可靠性,也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创造了更广阔的创新平台。通过持续的数据训练与模型优化,这座“智能工厂”正不断迈向更高级别的自动化与智慧化。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