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青少年心理:2025家校社医协同育人峰会在沪举办
近日,“2025年度学生心理健康与家校社医协同育人座谈交流活动”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主办,鲸倍尔(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以“心育护航,智赋未来”为主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前景。
来自教育部、北京市和河北省的教育管理者、心理专家及一线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包括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理事长孙建新、上海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林琛、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党委书记郝玉伟、北京市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程忠智等。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李展,作为艺术干预自闭症研究方向的专家,也以联合实验室成员身份参与研讨。
会议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指导,旨在发挥慈善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推动家、校、社会、医疗四方协同的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同时分享“AI护心小屋”等科技应用案例,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活动中,“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教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向鲸倍尔(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授牌,并向北京市丰台区教委捐赠总价值600万元的“鲸贝尔・护心小屋”设备。鲸倍尔公司同时捐赠价值100万元的技术服务,用于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鲸贝尔・护心小屋”作为智能心理健康服务终端,整合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协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其AI预判对话系统可辅助探索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声波振频脑神经干预系统有助于情绪疏导与心理韧性提升,无感情绪感知终端则能在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联动家长、学校及24小时干预热线,构建实时防护网络。
鲸倍尔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将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策略,在全国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覆盖一万所学校,向300个典型场景捐赠设备,并为上万名心理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系统提升学校心育服务能力。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心理大模型在中小学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聚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动力。大家一致认为,科技与多方协作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激发家校社医协同育人机制潜力,助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迈向新台阶。
本次会议不仅为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交流搭建了高层次平台,也对全国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据悉,“学生心理健康与家校社医协同育人促进计划”公益项目将持续开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构建更科学、系统化的青少年心理支持体系。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
探迹科技发布AI智能体平台,推动企业迈向数字员工时代
近日,广州创新企业探迹科技正式推出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模型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旨在打造具备类人思考能力、可自主执行任务、熟悉业务流程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数字员工,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平台将在本年度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亮相。新一代数字员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模拟人类
-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手段让文明记忆复苏
10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在石家庄组织召开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文史馆员、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唤醒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考古与修复 前沿技术让历史细节“抽丝剥茧”"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的成
-
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场景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其商业化应用路径备受行业重视。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康养领域,相关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取得积极进展。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场展示的喂餐机器人、智能轮椅、药品分拣机器人等多类产品,成为参观者瞩目的
-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