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千年古镇:南浔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

发布时间: 访问量:11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涌入江南水乡,一场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南浔悄然发生。近日,第三届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与人工智能产业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拉开帷幕。借此契机,南浔正式推出以“1个科创中心、1个核心片区、N个应用平台”为架构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并发布了配套政策与专项基金。概念验证中心同步揭牌,多个高质量校友项目完成签约,为区域AI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这场科技与古镇的对话中,南浔的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政策布局走向实际落地。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南浔企业的身影愈发频繁。例如,摩通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奥运机器人”,凭借制作咖啡、面条与鸡尾酒的娴熟技能,在今年7月的大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该公司负责人齐科宇透露,其产品从算法到机械臂均出自南浔,目前已有上百台设备正在批量生产,即将发往海外。

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应用,实现技术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南浔近年重点突破的方向。通过出台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文件、大力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以AI助推新型工业化,南浔努力将技术赋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进“人工智能+”产业链项目15个,汇聚8家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并成功为48家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应用覆盖智能质检、流程优化、预测维护和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南浔的快速发展,不仅依靠企业单点突破,更得益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2025年4月,浙江省推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设立百亿基金群,并打破“唯论文、唯职称”的传统人才评价模式,更注重技术实战能力与项目经验。作为省级“揭榜挂帅”试点,南浔已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5处人才科创飞地,总面积达7.78万平方米,为高端人才引进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与生态日趋成熟,南浔的机器人产品正逐渐渗透进更多生产与生活场景。

在双林镇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启智林科技的170马力农业机器人正按照预设路径精准耕作,借助卫星与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其行走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实现了无人化高效作业;

而在千金镇的精敏机械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对一批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做最终检测。这些具备微米级精度的关键零件,将供应给宇树科技、海康威视等行业领先企业。

从因“辑里湖丝”享誉世界的文化名镇,到瞄准全球人工智能赛道的新型产业高地,南浔正以人工智能为笔,书写智能制造与传统底蕴交融的新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