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千年民俗,广西资源河灯节吸引世界目光

发布时间: 访问量:10

当科技与千年民俗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广西资源县资江畔璀璨上演。9月4日,一年一度的河灯歌节以全新面貌亮相,不仅重现“万盏河灯映资江”的传统盛景,更借助无人机、新媒体等现代元素,让这一国家级“非遗”焕发出吸引全球目光的崭新活力。

节日在“溢彩河灯,璀璨人文”巡游中拉开序幕。从行政广场出发,造型各异的大型手工河灯方阵——从金蛇、和平鸽到更多突破传统的创意形象——缓缓穿行于县城主干道。这些既延续竹篾扎架、彩纸糊面传统工艺,又融合当代审美与多元主题的河灯,在晨光中格外耀眼,成为一道移动的文化风景线。

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俸文顺指出,以往河灯样式较为固定,如今融入动植物、人物等丰富意象,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同时注入了新时代的创意。巡游沿途,表演与展示交织,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随着夜幕降临,科技与民俗交融的高潮到来。数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资江夜空精准组接出传统河灯造型、“河灯寄梦”字样等光影图案,与现代歌舞演出相映生辉。这一跨越千年的对话,不仅点亮夜色,更点燃了现场市民和游客的热情。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万表示,他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到这一活动,首次参与便深感震撼。科技赋能与传统文化的无缝融合,成为本届河灯节最引人注目的特色。

随后,数万盏手工河灯被缓缓放入江中,顺流漂荡,犹如一条蜿蜒的光带,与夜空烟花交相辉映,形成“天地同辉”的壮观场景。许多本地家庭举家前来,延续放河灯祈愿的传统。一位带着孩子的张姓市民说,每年参与河灯节不仅是对平安的祈愿,更是将文化记忆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资源河灯歌节起源于民间祭奠河神、祈求平安的习俗,自1995年起由县政府集中举办,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已从单一民俗仪式发展为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与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成为资源县文旅融合的一张“金字名片”。

这场以“传统为魂、创新为翼”的民俗盛事,既向中国公众展示了文化传承的当代活力,也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国民俗新面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