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新篇章:咸宁科创中心迎来首批入驻项目
8月4日,咸宁市举行科技创新中心启动仪式暨项目签约活动。活动现场,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大学等4所高校科研平台与咸宁科技创新中心达成合作,5家投资机构与8个高新技术项目现场签约入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等学界专家,以及咸宁市主要领导共同出席见证。这一科创平台的启用,标志着咸宁市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创新生态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咸宁市市长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近年来,咸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产业为基、创新为魂"的发展格局。通过系统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全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省级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咸宁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用,是落实省级科技创新部署的关键举措。该中心将与武汉离岸科创园形成"双园联动"机制,重点服务本地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市政府将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汇聚海内外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这一布局体现了咸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的决心,通过构建"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本地"的协同创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指出,咸宁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区域创新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作为首批入驻机构,武汉纺织大学咸宁研究院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既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也为湖北建设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签约环节亮点纷呈:咸宁高新区与武汉大学等4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聚焦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同时引进孚骥电子、太宇星空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这些合作将有效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形成"高校研发-企业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为咸宁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持续支撑。
启动仪式前,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研究院及高新区低空经济示范基地的入驻,展现了中心多元化的创新布局。在签约环节,咸宁高投集团与中交雄安租赁、深创投等5家知名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设立产业基金,为科创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咸宁正构建起"科研机构+产业平台+金融资本"的立体化创新生态体系。
更多文章
-
数据标注产业提速,为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筑基赋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数据标注作为AI产业链的关键基础环节,正迎来高速发展。多类创新应用加速落地,如医学影像智能标注平台实现了工具与系统的全面国产化替代;多模态数据标注新业态逐步成熟,助力打破国外在AI训练数据领域的技术垄断。当前,我国数据标注产业已进入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从研
-
广东发布第三批“人工智能+”场景,多个重大项目落地
9月19日,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州专场)上,广东省正式推出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覆盖海洋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国资和能源五大领域,共26类细分场景,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初步应用并取得实效。会上还集中落地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涵盖医疗、能源、公共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1.
-
共筑AI安全新生态:2025网安周人工智能治理论坛在昆举行
秋日的昆明,滇池水光潋滟,气候宜人。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于此举办。来自学界、产业界与政府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风险防控、治理路径、算法安全及应用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并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中文互联网基础语料3.0、生成式AI安全测评基准数据集,以及行
-
科技赋能黔东南水稻稳产增收,良种良法绘就丰收新图景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黔东南州的田野间稻浪翻滚、机声隆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与金黄的稻穗共同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这片喜悦的背后,是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黔东南州综合试验站(依托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以科技力量突破山区种植瓶颈、持续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的扎实努力。在凯里市大风洞镇都
-
2025电博会在青岛启幕:六大展区点亮AI与智慧生活新图景
9月19日,202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电博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正式开幕。本届展会为期三天,汇聚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消费电子展会,电博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多家国家级行业机构共同承办,今年已步入第22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