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太隧道迎来"沧渊号":中国制造再创佳绩
8月11日,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成功启动掘进作业。这台"地下巨龙"的正式运转,宣告着这项跨江通道工程进入核心施工阶段。该工程由中交隧道局负责实施,连接南通海门与苏州太仓,横跨长江入海口关键水域。项目线路总长约39公里,其中盾构隧道
8月11日,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成功启动掘进作业。这台"地下巨龙"的正式运转,宣告着这项跨江通道工程进入核心施工阶段。该工程由中交隧道局负责实施,连接南通海门与苏州太仓,横跨长江入海口关键水域。项目线路总长约39公里,其中盾构隧道
8月10日起,重庆迎来一轮罕见强降雨天气,局地短时降雨强度突破60毫米/小时,狂风暴雨裹挟着电闪雷鸣席卷山城。在这场与极端天气的较量中,重庆亮出了"智慧防汛"组合拳——从精准预警到高效抢险,一系列高科技防汛手段大显身手,展现出城市应急管理的"最强大脑"。防汛"最强大脑" 从盲人摸象到
据国际媒体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宣布公司将对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特斯拉决定将研发重心转向推理芯片的优化升级,这类芯片主要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模型的实时运算与决策。此次战略调整伴随着组织架构变动。据悉,特斯拉已解散其内部负责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的专业团队,该项目负责人彼得·班农也将离职
首届"米梁源"AI农业盛会在哈尔滨阿城盛大启幕。8月8日,这场以"智慧农业・数字未来"为主题的行业峰会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千余名代表。活动现场人气爆棚,首日参观人次突破一万大关。大会成果丰硕,超500家企业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涉及水稻订单农业、农业金融及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
中国农业科技迎来里程碑式创新!科研团队在智能育种领域实现跨界突破,将基因编辑技术与人工智能有机融合,开创性地提出"植物-机械协同进化"新范式。研究团队运用CRISPR技术对作物花器结构进行智能化重塑,培育出适配自动化操作的"机械亲和型"不育材料。更令人振奋的是,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成功开发出
在2025年度澳大利亚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评选中,悉尼科技大学表现亮眼。该校研发的水质预测系统凭借创新性技术荣获可持续发展大奖,其通过整合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可精准预判未来30天内供水系统的水质变化,准确度达九成。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悉尼、墨尔本等重要城市400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智能保障。此外,UTS还有三
玉林市正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动能。这座桂东南城市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业转型、政务服务和开放合作等领域,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数字化生态。通过精准施策,玉林成功推动AI技术从研发端走向应用端,在工业生产、农业现代化和民生服务等场景实现创新突破,有效提升了区域发展竞争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培
在中移齐鲁创新院的实验室里,一只搭载智能避障系统的机械犬正与科研人员进行趣味互动,流畅的语音交流展现了AI技术的生动应用。8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南举办人工智能产业链专题发布会,集中展示"AI+"在各领域的创新实践。记者走访发现,从智能制造车间到前沿科研机构,齐鲁大地正涌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
最新市场研究显示,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物联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根据IDC于8月8日发布的2024年度调研报告,天翼物联自主研发的感知云平台以14.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数据显示,今年政府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达85亿元,其中城市感知平台投资规模约10.8亿元,较上年缩减7.9%。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应急等专业领域平
科幻正在变为现实:智能眼镜让语言隔阂消失,仿生假肢能完成精细动作,工业机器人以超人的精度处理复杂工序——这些突破性进展正重塑我们的生活图景。2025年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全球科技界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巨头推出新一代对话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核心实现质的飞跃,人类正站在智能革命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