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基到二维:中国科学家实现闪存性能千倍跃升
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文件丢失或系统卡顿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根源往往在于存储技术的局限性。当前主流存储方案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闪存存储器虽然能持久保存数据,但读写速度较慢;而高速的内存(DRAM)却无法在断电后保留信息。这种矛盾迫使设备必须同时采用两种存储器协同工作。
传统闪存的数据写入机制存在固有缺陷:要么依赖高压隧穿效应,容易造成芯片物理损伤;要么采用热电子注入方式,导致操作速度受限。这些技术局限不仅影响使用体验,更是缩短了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也是电子设备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存储技术迎来革命性突破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全球性能最强的闪存芯片,其数据存取速度达到惊人的每秒25亿次,较现有产品提升三个数量级。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关键在于创新性地采用二维半导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通道。
传统闪存使用硅基材料时,电子迁移如同高峰期的城市交通,频繁的散射效应严重制约传输效率。而新型二维材料构成的电子通道,则让载流子如同驶入无阻的高速公路,实现400皮秒级的超快写入速度,这一指标甚至超越了当前主流内存的性能表现。
技术突破源于三大核心创新:首先是实现了原子级平整的二维材料制备工艺;其次创新设计了石墨烯夹层超薄绝缘结构;最后攻克了纳米级电极加工的技术难题。这种新型存储器的独特优势在于,它首次实现了非易失性存储与高速读写的完美统一,有望彻底改变现有计算机存储体系的分层架构。
该技术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测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新型存储器可提升AI训练效率达10倍以上,将显著优化自动驾驶、智能语音等实时应用的响应速度。虽然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仍需时日,但相关工艺已具备初步量产条件。可以预见,这项技术将推动电子设备进入"零延迟"的新时代,彻底解决数据存取这一长期制约计算性能的关键瓶颈。
更多文章
-
从硅基到二维:中国科学家实现闪存性能千倍跃升
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文件丢失或系统卡顿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根源往往在于存储技术的局限性。当前主流存储方案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闪存存储器虽然能持久保存数据,但读写速度较慢;而高速的内存(DRAM)却无法在断电后保留信息。这种矛盾迫使设备必须同时采用两种存储器协同工作。传统闪存的数据写入机制存在固有缺陷:要么
-
科技助力'观天':成都世运会气象保障新实践
随着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临近,成都天府新区正以科技为笔,描绘一场体育与创新交融的盛会。这片创新热土将科技基因深度植入赛事肌理,让竞技舞台同时成为展示科创实力的窗口。天府新区充分发挥"创业天府"平台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在赛事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气象保障方面,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与成都市气象局强强联
-
创新之光闪耀成都:世运会展现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
成都世运村迎来了一支特殊的服务团队——由本土科技企业打造的智能机器人集群正为赛事提供全方位保障。这些搭载自主导航系统的"成都智造"产品各司其职:零售机器人能识别多语言购物需求;配送单元实现跨楼宇无人运输;安防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它们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协同作业,展现出中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
-
从技术到民生: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新变革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化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赋能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发展。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双重挑战下,智慧医疗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当前,AI技术已突破单一场景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新周期,正在重塑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浪潮集团积极布局智慧医
-
智能电网新实践:淮北供电AI技术亮相国际顶尖展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淮北万特科贸作为电力行业AI应用代表企业惊艳亮相。这家来自国家电网体系的高科技企业,在大会H2展馆集中展示了其在具身智能和行业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彰显了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的科技实力。万特公司的技术突破源于淮北供电公司的前瞻布局。多年来,依托"淮电万小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