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企业共享AI盛宴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果丰硕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近日圆满落幕,港澳代表团在此次科技盛会中斩获颇丰。作为大会的"常客",香港贸发局此次携手数码港和科技园公司,带领18家本土AI企业惊艳亮相。
在大会现场,精心打造的香港展区成为焦点。这里不仅集中展示了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突破,更搭建起国际交流的桥梁。从智能算法到创新应用,香港企业向全球同行展现了这座国际都市的科技活力。
7月28日,一场聚焦大湾区AI发展的专题论坛引发热议。以"智能经济与湾区机遇"为主题,沪港两地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与会者普遍认为,香港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与上海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绝佳互补,这种协同效应将为区域智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港澳代表团的深度参与,不仅促进了技术交流,更促成多项实质性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跨区域联动正在打开AI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在专题研讨环节,两地专家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合作建言献策。与会代表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推动创新资源协同共享,夯实智能经济发展基础;二是重点突破优势领域,打造标杆性应用案例;三是构建人才互动机制,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香港贸发局内地事务负责人指出,香港可为内地AI企业提供三大独特价值:其一,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其二,汇聚全球顶尖高校资源,十年来持续加码科创投入,形成雄厚科研实力;其三,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助力内地创新成果走向世界舞台。
澳门代表团在本届大会也取得实质性突破。7月27日,在闵行区举办的国际AI合作论坛上,沪澳两地机构就智能医疗领域签署战略协议。该合作将整合澳门医疗资源优势与上海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数字鸿沟提供解决方案。这一合作标志着长三角与大湾区在AI领域的联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7月27日,澳门转化医学创新研究院与上海全球工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达成重要合作,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医疗联合实验室。这一创新性合作采用"双基地"运营模式,将在两地同步设立"智能医学转化研究中心"。
该合作开创性地构建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根据规划,双方将重点开展四大方向的协同创新:智能诊疗技术研发、中医药数字化、健康管理智能化以及国际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澳门特区的临床资源与上海的技术优势,加速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
这种"双中心"联动机制,不仅实现了两地资源优势互补,更搭建起贯通科研与产业的关键桥梁,为AI医疗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变革,智慧物流提升运输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交通运输领域,为人员流动与货物运输带来全新模式。这一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更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获得科技有力支撑。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生态的持续融合,未来有望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人员出行与
-
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推动卒中治疗新突破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持续攀升,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本专题特邀医学专家为读者提供涵盖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全方位指导,助力守护公众健康。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致死致残因素之一。临床分为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具有发病
-
青年科技团队用AI赋能 助力重庆农业与桥梁建设
当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当年轻科研人员为历史悠久的桥梁注入智慧元素,一场由青年引领的科技创新正在这座山城蓬勃开展。10月28日,在“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期间,记者随同采访组深入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探访两个青年团队以创新成果践行科技报国的青春历程。一、AI菜园:让农业生产“慧”思考在乡村振
-
农业无人机年销破20万台,智慧农机助力现代化生产
在安徽桐城的一片农田上空,年过八旬的戴大娘正手持遥控设备,娴熟地操控无人机完成植保任务。她管理的数百亩土地,如今依靠这部“空中助手”实现了高效作业。这段农田里的日常场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也让人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崭新面貌。戴大娘的案例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动体现。以往需要十多人耗时一天完成的喷洒工作,
-
科技赋能黑茶产业 理想华莱开拓国际化新路径
秋日映照下的安化黑茶产区,层叠的茶山呈现深浅交织的绿意,成排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位于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的智能生产线上,速溶茶产品正以每分钟420袋的稳定节奏完成包装,这些运用先进萃取技术加工的黑茶制品,即将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13个研发项目,要用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