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驱动产业变革 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访问量:13

一、“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与发展脉络。为把握这一轮科技浪潮,中国正大力推进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一战略导向促使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快速普及。据统计,中国去年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接近30万台,这一数字远超美国,位居全球首位。到今年,全国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已突破200万台,继续领跑世界。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宝武钢铁集团负责人指出,推进智能化升级是应对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只有积极顺应技术变革趋势,才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保持竞争力,为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奠定基础。

据悉,该企业旗下核心子公司已制定详细的数字化发展蓝图,计划建设百余个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实际建成场景数量已超出原定目标。在其位于上海的智能化生产基地,操作人员现在只需每半小时进行检查,相较以往频繁的人工干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中国的优势在于AI雄心的规模”

国际观察发现,中国在推进智能化转型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尽管美国企业同样在自动化领域持续投入,但中国的发展规划更具系统性和规模效应。这一特点在湖北荆州的一家大型制造基地得到充分体现。

该企业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自动化领域,通过战略投资引入国际先进机器人技术。如今,在其智能化工厂中,各类机器人设备在中央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这套智能管理系统如同工厂的"数字大脑",通过多个智能模块自主管理生产流程,实时调配各类设备资源。

该企业机器人研发负责人表示,基于完整的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主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在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负责物料搬运,视觉识别系统自动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后由系统自主决定处理方案。当不同产品经过流水线时,系统能自动识别并指挥机器人进行相应操作。工人配备智能设备后,检测效率得到数十倍提升。

据报告,通过技术升级,该企业在近十年间实现了人均产出近四成的增长。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服装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专属智能系统,将新产品研发周期从百日缩短至不足一月,开发成本下降超六成。这家起步于乡村小作坊的企业,如今营收规模已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三、“这就是我理想中国家未来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面临技术限制的领域也取得突破。近年来,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芯片出口管制制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但国内研发团队仍展现出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对智能技术普遍持开放态度,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可智能技术的积极影响,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以通信企业华为为例,其开发的智能系统正在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在安徽的一家建材企业,通过引入智能生产技术,产品强度预测准确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实现能耗降低。据估算,单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省约30万美元,若推广至全公司,年节约金额可达数千万美元。

港口智能化建设同样取得显著进展。天津港通过部署自动驾驶设备和智能调度系统,将原本需要整日的规划时间压缩至十分钟以内。去年推出的新一代智能管理系统,更实现了现场监控的智能化。目前,中国多个港口的作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相比之下,美国港口自动化进程面临更多挑战。由于工会等方面的限制,部分港口在相关协议中明确设定了自动化建设的时间限制。数据显示,美国主要港口中实现自动驾驶应用的仍属少数,而中国领先港口的自动化设备覆盖率已近九成。

一位来访的国际记者在参观中国自动化港口后表示,几乎无人的作业场景展现了他心目中现代化国家的未来图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