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破解科研数据互通难题
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标准化建设正成为打通产学研闭环的关键支撑。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主导的两项重要标准规范相继进入审核发布阶段——一项医疗数据流通国家标准已获核准,另一项涉及多组学数据的国际标准也进入国际审批流程。这些标准将为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建立统一规范。
当前,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标准化工作已成为衡量科技创新体系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以往科研活动中,由于不同机构采用各异的技术路径和测量方法,导致大量优质数据难以实现跨平台交互,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这种现象在快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中尤为明显。
以人类生物特征研究为例,该领域涉及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维度参数的整合分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相同样本在不同实验室可能得出迥异的结果。这种标准缺失状态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阻碍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后续开发工作。
面对这一共性难题,上海多所高校正在积极构建标准化创新体系。复旦大学通过设立专门的标准化研究中心,已在生物特征研究领域建立了三十余项技术规范。这些实践正在向其他学科辐射,近期成立的介孔材料标准化工作组就是典型例证。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被提上日程。今年秋季学期,复旦大学创新性地开设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跨学科课程,汇集了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法学等多个领域的师资力量。这种培养模式旨在让科研新生代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标准意识。
专家指出,完整的创新链条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基础理论探索、应用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建立。其中标准制定既是创新过程的收官之作,也是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标准建设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千行百业 开启智能应用新阶段
一、智能体时代已来随着数字技术持续演进,社会正经历从以信息和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阶段,迈向以智能系统为核心的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再仅是辅助工具,而是能够自主感知、判断并协同运作的数字主体,推动形成人机协作、智能互联的新型社会运行方式。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体作为融合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理解等能力
-
沪上高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破解科研数据互通难题
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标准化建设正成为打通产学研闭环的关键支撑。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主导的两项重要标准规范相继进入审核发布阶段——一项医疗数据流通国家标准已获核准,另一项涉及多组学数据的国际标准也进入国际审批流程。这些标准将为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建立统一规范。当前,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
-
海淀区青少年科技嘉年华启幕 构筑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一、组建区域科教单位协作联合体启动仪式上,来自国家级科研机构、知名高等学府、前沿人工智能公司及科普场馆的代表共同见证了海淀区中小学科教资源联合体的正式启动。该协作机制是继本季度初校外教育资源平台搭建后,区域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育人工作的又一重要实践,旨在汇聚多方专业资源,构建学生走出校门的科学实践新空间
-
美方技术围堵多年未果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系统性崛起
近期有国际观察指出,尽管美国长期以来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等手段试图延缓中国科技发展步伐,但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悖。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中国不仅未受制于人,反而展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回顾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中国从2G时代的跟随者,逐步晋升为5G技术的全球引领者,并在6G专利布局中占据先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