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发布时间: 访问量:5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

“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

基于此,该机构将课程理念升级为“四维体系”,涵盖认知根基、复合思维、内在驱动及跨学科融合。李翊阐释,编程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为青少年构建认知发展环境,形成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

在知识触手可及的时代,人类的认知结构、思维模式与心理状态成为教育的关键。李翊将基础认知能力比作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器,强调其可通过训练强化。他指出,当前青少年专注力不足的症结在于前额叶发育尚不完善,而编程过程中持续的调试与反馈,能有效锻炼认知“肌肉”。

针对青少年心理建设,李翊特别强调成就体验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持续压力导致自我认同感降低,而编程通过低门槛的即时反馈——如简单代码实现动画效果——让学习者在不断获得微小成功的过程中建立信心,形成积极心理暗示。

在能力培养层面,复合思维与学科融通构成未来竞争力的核心。现场展示的学生作品中,智能夜灯和太阳能装置既体现了“感知-决策-控制”的技术逻辑,又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李翊举例,学生在解决传感器抖动问题时,会认识到理论公式与现实世界的差异,这种实践认知是课堂难以传授的智慧。

为实现智能教育普及,该机构已建立涵盖家庭与校园的双轨产品体系,服务超800万学员,覆盖全国4500多所学校。新研发的智能学习套件集成大模型技术,配备多种感应与控制模块,支持学生完成从智能车到家居系统等综合实践。

2025年6月,机构与顶尖高校联合启动专项研究,探索编程教育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此次大会上,其教育创新实践获颁“教育品牌影响力奖”。

“人工智能虽在特定领域表现卓越,但实现从零到一突破的整合智慧,仍需依靠新生代的创造力。”李翊总结道。当技术持续重塑世界,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培育驾驭未来变革的智慧,而非被动适应的能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