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发布时间: 访问量:2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

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识网络,将分散的文物资料整合为互联的知识系统。该体系支持智能查阅与互动问答,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文博机构,并获得多项专利认证,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承开辟了新途径。

在能源领域,贵州师范学院吴永刚团队展示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该装置采用特殊工艺合成的纳米材料,具备高负载特性与稳定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现场演示生动展现了该技术在能源存储方面的潜力。

活动同时呈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实践。省级劳模创新联盟成员冯丹绘通过茶艺展示,演绎了如何将非遗技艺与数字技术、文旅教育相结合,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活力。该联盟致力于推动工匠技艺的标准化转化,促进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活动还设置了技术需求对接环节。多家科技服务机构发布了农业育种、装备制造、航空技术等领域的攻关课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搭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桥梁。

作为推动区域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贵州科学城正通过资源整合与跨界协作,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为贵州特色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