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推出文化科技融合新政 激发文创产业新动能

发布时间: 访问量:2

1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多部门联合发布三项支持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人工智能与文创融合、游戏电竞产业、精品微短剧创作等重点领域。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核心区,海淀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结合,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作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文创产业升级,培育新型产业发展动能。

一、推出"AI+文创"联合计划,支持专业模型开发

此次政策体系以人工智能与文创融合为主线,配套游戏电竞和微短剧两个专项政策,形成"一主两翼"的政策布局。政策从九个方面着力,包括促进前沿技术开发、构建产业集聚环境、建设创作生产基地、扶持创新主体成长、研发新型文化设备、打造多样化文化场所、组织高水平竞赛活动、拓展消费应用场景、建立协同服务平台等,全面支持各类园区、企业、研发单位、社会组织和创意人才的发展,持续推进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新政明确将推出"AI+文创"联合计划,支持文化细分领域的专业模型研发、基础技术平台建设和优质数据资源开发,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盟推动技术应用,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资金支持。

在游戏电竞和微短剧领域,推动智能技术与游戏开发、运营各环节深度结合,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鼓励将智能技术运用于微短剧的创意策划和拍摄制作环节,支持建设技术研发实验室,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助。

据统计,海淀区目前拥有智能技术相关企业近2000家,备案大型模型116个,占全市总量的近70%,区域智能产品访问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已形成从基础硬件、技术框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海淀文创产业基础扎实,今年前8个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近9500亿元,占全市总额过半,同比增幅超过13%。

区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政策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与文化的协同效应,通过智能技术赋能,推动文创产业向数智化方向转型,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文创"产业集聚区

政策围绕"空间集聚、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北部北清路前沿地带、南部知春路创新走廊和中关村大街为核心,在全区范围内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文创"产业集聚区,推动游戏电竞、微短剧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最高给予4000万元奖励。

在主体培育方面,对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最高奖励1000万元。

在平台建设方面,鼓励领军企业、社会机构、园区运营单位等举办在文化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论坛、展览和赛事,构建行业高端交流平台,最高奖励500万元。

在服务保障方面,将设立"智能+文创"、游戏电竞、微短剧产业服务站点,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创业扶持、成果转化等配套支持。将游戏电竞、微短剧等产业纳入区域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范围,设立专项基金和创业基地,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三、优质影视作品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

此外,海淀区将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创新文化和红色文化基因,多管齐下推动精品创作和国际传播。

在内容创作方面,鼓励围绕特色文化题材创作文艺精品,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影视剧、舞台艺术作品等,最高奖励500万元;支持文化企业运用智能技术生产优质内容、优化创作流程,打造原创知识产权,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励。

游戏电竞领域,支持创作体现正确价值导向的精品游戏,最高奖励2000万元。微短剧领域,对传播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平台取得良好播出效果的作品最高奖励200万元,对展现海淀特色的作品给予额外奖励。

在传播推广方面,支持游戏电竞、微短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国故事、北京篇章。游戏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的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微短剧在海外主流平台播出效果良好的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助力海淀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研究专家指出,海淀此次政策的亮点在于系统整合了技术、人才与产业三大要素优势,不仅关注大型企业和平台,还通过分层培育和"服务套餐"等机制,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作者,致力于构建生机勃勃的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全区将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场景应用—海外拓展"的产业链闭环,推动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首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贡献海淀智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