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科院多项创新成果亮相高交会 智能感知与新材料受瞩目

发布时间: 访问量:6

嗅觉智能识别、创新骨修复材料、自主灭蚊设备……广东科研机构的多项创新成果在近期举办的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集中呈现。

11月中旬,以“创新驱动发展 跨界协同共创”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广东省科学院在此次盛会上发布了二十余项自主研发成果,涵盖环境感知、生物医疗、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成为展会中备受瞩目的创新力量。

在环境感知领域,科研人员推出了国内首套气味智能解析系统。该系统将精密仪器、分子感知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了气味成分的实时解析与智能识别。通过独特的分子重组技术,无需依赖标准样品即可完成复杂气味分析,使气味检测变得直观可视。结合仿生传感与智能算法,该系统能对混合气味进行精准解析,推动气味分析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在生物医疗方面,科研团队针对老年骨质疏松难题,开发出新型骨修复材料。这种智能骨水泥通过特殊离子交换机制,实现两种生长因子的有序释放,既保持材料强度又具备生物活性,为老年骨损伤治疗提供了新方案。同时,针对饲料原料供应紧张问题,研究团队突破了氨基酸生产工艺瓶颈,构建出高效菌种筛选体系,助力保障我国饲料产业安全。

在资源利用领域,科研人员聚焦药食同源植物开发,通过生物发酵等创新工艺,解决了加工过程中的风味保持与功效提升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系列健康食品。

新材料研发也取得重要突破。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微型反应器,具备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势,其一体化流道设计既保障了反应安全,又大幅提升了反应效率,已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科研团队攻克了集成电路封装用特种环氧树脂的合成技术,实现了关键材料的自主供应。同时开发的电磁屏蔽材料,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可满足高速通信等领域的发展需求。

为提升蚊媒传染病防控能力,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出智能灭蚊机器人。该设备能适应复杂环境作业,有效降低人工操作风险,目前已在多个社区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区域蚊媒防控水平。

此次博览会吸引了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创新机构参与,包括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展现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