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人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需制度保障与改革推进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有美国学者指出,该国今年九成以上的经济增长源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近日在杭州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活动中,人工智能成为焦点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蔡昉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兼具革命性与泡沫性,但无论何种属性,当前的投资浪潮已不可逆转。

他指出,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普遍面临少子化、劳动力不足及人口老化等问题,亟需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要素配置。与此同时,在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将决定各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对企业而言,若不主动融入这一浪潮,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落伍。

蔡昉强调,技术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也不例外。需通过制度设计扬长避短,确保其积极效应超越负面影响。人工智能要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契合,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环境,而这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

尽管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存在。蔡昉预计,人工智能可能加剧这一矛盾,建议提前布局,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他提出可运用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特性化解其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创新应对挑战。

关于人口老龄化,蔡昉认为无需过度担忧。研究显示,到2035年,我国按有效劳动力计算的“赡养产出率”年均增速将达5.6%,超过老年抚养比4.6%的年均增幅。这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足以缓解老龄化压力。

要实现生产效率持续领先,他提出双管齐下:既要利用人工智能维持生产率增长,又要通过制度创新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包括老年群体。

此外,蔡昉指出,尽管常有人说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化空间有限,但户籍制度改革仍蕴含巨大潜力。目前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8个百分点,按全国14亿人口、8亿多劳动力测算,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可释放800多万劳动力,10个百分点即超过8000万。这项改革将同时扩大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而人工智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助推作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