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创新模式助推硬科技 十三个前沿项目获资金扶持

发布时间: 访问量:7

一、项目与企业来源遍布全国

作为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地方政府,宝山区自2021年起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支持。

初创科技企业常因技术前瞻性强、风险高而面临融资难题。宝山推出的“先投后股”政策,在项目起步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禹微(上海)电子科技的负责人詹晓东对此感受颇深。他介绍,公司研发的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国家装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然而近年芯片领域投资趋冷,企业辗转多地寻求融资未果,一度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维持研发。得知宝山的政策后,他们立即提交了申请。

在项目评审中,宝山采用了涵盖方案可行性、资金规划、团队实力、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等维度的综合评估体系。詹晓东认为,参与评审不仅是为了获得资金,更是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过程。

目前,该企业已有两款芯片进入封装测试阶段,并计划将办公和研发中心迁至宝山淞南。詹晓东表示,政府的扶持和专业的服务让企业能更专注于技术研发。

经过四年发展,宝山“先投后股”政策已支持34个项目,影响力持续扩大。据区科委介绍,今年共收到172个项目申请,其中不少来自外地企业。除最终立项的13个项目外,其余项目也将纳入储备库持续跟踪。

二、专注前沿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在今年的立项项目中,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项目在各自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部分技术指标甚至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上海纤端新材料科技研发的PEEK超细单丝,直径仅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强度较国外同类产品提高20%。该材料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降噪等领域,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据区科委介绍,本次立项的13个项目共拥有百余项专利,多项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其中,华清术影研发的肿瘤细胞检测设备在检测精度方面优于美国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超快速病理检测领域空白。生科领航开发的智能纳米金粒子技术,通过精准靶向治疗肿瘤,避免了健康组织损伤,技术路线更具优势。

这些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例如,商夷科技研发的柔性传感材料可应用于机器人制造等领域,将促进当地产业链协同发展。锟珺量子的量子通信项目则有望带动航天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在宝山聚集。

随着政策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项目也获得了更多投资机构关注。长三角国创中心、尚颀资本等多家投资方已对本次立项项目表现出投资意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