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团队用AI赋能 助力重庆农业与桥梁建设

发布时间: 访问量:9

当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当年轻科研人员为历史悠久的桥梁注入智慧元素,一场由青年引领的科技创新正在这座山城蓬勃开展。10月28日,在“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期间,记者随同采访组深入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探访两个青年团队以创新成果践行科技报国的青春历程。

一、AI菜园:让农业生产“慧”思考

在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记者见证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结合。解决方案与交付部负责人江帆指向大屏幕上流动的数据介绍,这支年轻团队打造的智能菜园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从种苗的精准培育到农场的自动化作业,青年工程师们通过编程重新定义着传统农耕模式。
潼南奉民菜园是他们成功的实践案例。通过安装智能传感设备与AI决策系统,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水肥施用实现精确控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自主开发的“联农智选”可信农业服务平台、AI作物诊疗系统等产品,正在让数字技术惠及广大农户。

研究院内,智慧育苗大模型的研发持续推进,动物形态智能监测系统不断优化,这群年轻人用代码编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最年轻的技术力量都坚守在实践一线。”江帆认为,这些青年才俊正是研究院团队的典型代表。

据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研究院还自主研发了多项重要产品,包括有限空间监管平台、“联农智选”可信农业服务平台、AI作物医院、AI村务助手等。同时推出的“联通耘丰·未来农场”“联通青鸾—低空慧眼”等创新产品,以数字化手段全面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在技术前沿,研究院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共同攻克智慧育苗大模型、动物形态智能监测等尖端课题;在智库建设方面,专家团队为政府提供规划咨询,承担软科学研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已成为三农领域的重要智慧支持。

二、免励磁检测:为桥梁体检装上“智慧眼”

与此同时,在桥梁智能建造与运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另一场技术变革正在进行。

一台沿斜拉索爬行的方形设备引起记者关注。“这是国内首台免励磁检测装置,能够立体诊断吊杆腐蚀与断丝问题。”“90后”博士后夏润川的介绍充满信心。
以往,桥梁检测存在“难以观察、测量不准”的难题:切开保护层会破坏结构,传统漏磁检测又笨重低效。夏润川与团队从铁磁材料特性着手,经过数年攻关,最终研制出这款重量不足十公斤的检测设备。如今检测效率提升数倍,马桑溪长江大桥等重要桥梁都已应用这项技术。

攻坚克难的事例不止于此。在德余乌江特大桥合龙前关键阶段,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赶赴贵州。当传统方法导致工程停滞一个月时,他们仅用两天就破解难题,最终实现8根弦杆对齐偏差全部小于2毫米的精准控制,为这座荣获“全球最佳桥隧奖”的重大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从港珠澳大桥到川藏铁路,这支扎根西部地区三十年的团队已服务全国2000多座桥梁。夏润川表示:“红岩精神激励我们以坚韧面对挫折,以创新突破难关。青年一代的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建造‘放心桥’!”

在两江交汇之地,青春活力与科技创新正迸发耀眼火花。当AI技术在田野乡间落地生根,当创新成果在群山之间架起智慧之桥,这群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红岩精神的当代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