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裸眼3D数字熊猫焕新,科技赋能城市文化新表达
近日,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上的巨型裸眼3D数字熊猫展示全新动态效果。随着幕布落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灵巧地攀上建筑外墙,时而转头与观众互动,时而悠闲地坐下品尝竹叶。这次形象更新让这只数字熊猫更具生机与趣味,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专程前来观赏打卡。
一、制作团队:让大屏成为城市地标
据项目运营方介绍,这只高达20余米的数字熊猫自2024年亮相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成为成都的新晋地标。在近千平方米的LED屏幕上生动呈现的熊猫形象,凝聚着创作团队对打造精品项目的执着追求。
项目创始人杜海清将自己定位为"产品经理",带领团队在交子商圈项目上投入了两个月时间,从初期建模到后期动画渲染都亲力亲为。"这个项目绝非一日之功,仅屏幕选址就考察了近两年。"杜海清表示,团队的目标是让每块屏幕都成为城市地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内容创新和运营,以此吸引年轻群体,形成传播效应,赋予屏幕持久的生命力。
杜海清强调,持续产出创新内容是数字文创企业立足之本。对于成都文创产业未来发展,他透露将与本地数字文创领军企业深化合作,在国内外市场开拓更多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成都文创产业繁荣发展。
二、技术赋能:裸眼3D塑造城市新景观
裸眼3D技术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力,正在成为塑造城市景观的新载体。在成都,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商圈和地标建筑。
除了交子大道的数字熊猫,在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成都春熙路与重庆观音桥商圈实现跨城联动,将成都特色大熊猫形象与重庆山茶花元素创新融合,在两地标志性大屏同步展示,以生动视觉语言强化"成渝一家亲"的情感联结。
2025年4月,《王者荣耀》与《哪吒2》两大成都本土培育的顶尖IP在天府双塔实现联动,推出特别设计的角色皮肤。这一创新合作成为"成都智造"的亮眼成果。随后在5月,哪吒形象通过裸眼3D技术实现全球首秀,同时亮相成都三大商圈地标大屏。视频中,哪吒置身于包含天府双塔、环球中心等成都标志性建筑的场景中,以生动活泼的姿态与观众互动,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发社交媒体广泛讨论。
三、政策支持:数字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成都裸眼3D项目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数字文创产业的大力扶持。
2025年5月,成都市发布首批涵盖数字文创、旅游、音乐等重点领域的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清单。这些清单突出科技驱动与场景赋能特色,鼓励企业运用全息投影、裸眼3D等前沿技术,深入挖掘天府文化IP价值,赋能数字文创场景创新。
同时,为促进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正在制定"1+4"系列扶持政策。其中,"1"指总体实施意见,"4"涵盖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内容创作和数字文创初创企业等细分领域的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从数字熊猫到哪吒形象,这些融合天府文化特色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更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现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无限潜力。
更多文章
-
成都裸眼3D数字熊猫焕新,科技赋能城市文化新表达
近日,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上的巨型裸眼3D数字熊猫展示全新动态效果。随着幕布落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灵巧地攀上建筑外墙,时而转头与观众互动,时而悠闲地坐下品尝竹叶。这次形象更新让这只数字熊猫更具生机与趣味,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专程前来观赏打卡。一、制作团队:让大屏成为城市地标据项目运营方介绍,这只高达20
-
京东物流启动科技双引擎,打造智慧11.11新体验
年度京东11.11购物节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更是对物流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在近日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上,京东物流宣布将以“AI赋能,具身智慧”为主题,首次大规模启用“超脑”系统与“狼族”智能设备集群,通过技术创新保障物流履约,为全球用户与商家提供高效可靠的供应链服务。一、科技筑基:三维升级构建全球智慧物流网络面
-
中国创新药企迈向全球领跑,AI与价值转型重塑生物科技
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的背景下,生物科技行业正迎来技术范式与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如何准确识别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业界与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毕马威近期发布《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药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政策持续赋能与技术迭代的双重推动下,国内企业逐
-
滨海科技馆赛事捷报频传,学子科创才华闪耀全国
近期,滨海科技馆学员在全国多项权威科技竞赛中表现优异,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赛场上斩获多个重要奖项,展现出滨海青少年出色的科学素养与创新实力。这些成绩也体现了科技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一、师生携手,国家级赛事见证能力成长在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的区域选拔中,滨海科技
-
贵州研发矿物微生物协同技术,精准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
秋收时节,黔东南凯里市某乡镇的农田里稻谷飘香,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格外喜人。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因铅锌矿冶炼遗留而饱受镉、铅污染的“病土”。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历时数年的联合攻关。他们研发出一套“黏土矿物钝化+微生物修复”的综合治理技术,成功将土壤中有效态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