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筹算力与能源布局,破解AI发展电力瓶颈

发布时间: 访问量:7

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全球正面临一场新的能源考验。以一座千兆瓦数据中心为例,其年度耗电量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全年用电。若全球范围内AI大模型同时全速运行,电力供应能否跟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等地,随着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居民电费显著上涨,折射出AI繁荣背后日益沉重的能源压力。从模型训练到实时推理,每一次算力升级,都意味着对电网承载能力的考验。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将占电力总需求的4%以上,其规模足以位列全球用电第四大国。高盛报告进一步指出,未来AI发展的关键制约可能并非芯片,而是电力保障。

在这场科技与能源交织的竞赛中,中国正依托其雄厚的电力基础和前瞻性布局稳步前行。2024年,全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大工程,以及全球领先的特高压电网体系,中国构建起高效灵活的能源调配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东数西算”战略,将东部的数据需求引导至风光资源富集的西部进行处理,既缓解了东部能源与土地压力,又提升了清洁能源使用效率。目前,该工程已贡献全国近八成智能算力,初步形成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保障AI用能的同时,中国亦注重绿色转型。有专家提出,需通过“算电协同”机制,平衡算力需求波动与新能源供电特性,推动算力中心更多使用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此外,国家已制定“人工智能+能源”的阶段性目标,推动AI技术在电网调度、能耗预测、清洁能源规划等环节深度应用,逐步构建“能源支撑AI,AI反哺能源”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AI的能耗挑战并非无解。凭借坚实的能源基础、系统的顶层设计与技术融合创新,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兼顾高效与可持续的AI发展道路,为数字时代的未来奠定绿色基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