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飞”速度 屯留无人机抢收解民忧
连日阴雨给秋玉米收获带来严峻挑战。关键时刻,屯留经开区迅速组织区内企业的无人机投入抢收一线,以科技创新破解了传统农业面临的“抢收难”困境。
1.科技破局 无人机打通抢收“快车道”
在屯留区李高乡西李高村的玉米田里,多架配备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正在紧张作业。它们灵活悬停在玉米秆上方,通过机械臂准确抓取成袋玉米,平稳运往田边。
面对秋收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屯留经开区积极引导区内科技资源服务农业生产。凤凰低空公司迅速响应,派出专业飞行团队,调集多种型号的农业无人机支援抢收工作。这些“空中力量”不仅实现了作物的快速采收,还同步完成了产量评估和农田数据采集,为精准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信息支撑。
实际作业数据显示,无人机采收效率较人工方式提升数十倍,大幅缩短了采收周期。特别是在近期雨水较多、部分农田泥泞,以及丘陵山区等大型农机难以进入的区域,无人机凭借其出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解决了粮食作物采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精准施策 “黑科技”力保颗粒归仓
在屯留经开区的支持下,凤凰低空公司的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系统和AI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与作业。即使在复杂的田间环境下,也能保证采收质量。这种精准作业模式显著降低了作物在采收环节的损耗,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
“无人机采收作业精度高,漏采情况很少,真正实现了颗粒归仓。”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同步收集的作物数据,还为后续的仓储管理、加工调度和市场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延伸了农业产业价值链。
3.融合创新 低空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此次秋收工作中,凤凰低空经济发展(山西)有限责任公司与屯留经开区、区农业农村局密切配合,形成了“政企协作、科技支农”的良好局面。屯留经开区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组织科技企业服务农业生产;区农业部门统筹协调,精准对接农户需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出力、农民受益”的模式,凤凰低空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高效、精准的无人机采收服务。
这种创新合作是屯留区推动“低空+农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也是政府服务基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农民共享科技红利的生动体现。随着“低空经济”首次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并明确作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无人机技术正从“试点应用”快速转向规模化、常态化的“主力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速成型,深圳贡献核心力量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当前已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构建起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在这一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凭借前瞻布局、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参与,成为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一
-
中国统筹算力与能源布局,破解AI发展电力瓶颈
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全球正面临一场新的能源考验。以一座千兆瓦数据中心为例,其年度耗电量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全年用电。若全球范围内AI大模型同时全速运行,电力供应能否跟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等地,随着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居民电费显著上涨,折射出AI繁荣背后日益
-
科技助农“飞”速度 屯留无人机抢收解民忧
连日阴雨给秋玉米收获带来严峻挑战。关键时刻,屯留经开区迅速组织区内企业的无人机投入抢收一线,以科技创新破解了传统农业面临的“抢收难”困境。1.科技破局 无人机打通抢收“快车道”在屯留区李高乡西李高村的玉米田里,多架配备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正在紧张作业。它们灵活悬停在玉米秆上方,通过机械臂准确抓取成袋玉米
-
科技点亮文旅新图景:上海构建水陆空融合网络,重塑智慧旅游体验
在上海,一场以科技赋能旅游的实践正悄然展开。中国电信携手久事旅游集团与华为,共同打造了一套覆盖水、陆、空的5G-A与人工智能融合网络体系,并以黄浦江游轮为试点,推出AI智能眼镜租赁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游览中的网络与服务短板,更以“科技+文旅”的创新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
-
花江峡谷大桥创双项世界纪录 中国智慧破解山区建桥难题
历经三年半的攻坚克难,花江峡谷大桥于2025年9月正式通车。这座横跨贵州深切峡谷的钢铁长桥,不仅以2890米的总长和625米的桥面至水面高度刷新世界纪录,其1420米的主跨更成为山区桥梁建设的全球新标杆。面对峡谷间变幻莫测的乱流强风,建设团队开创性地运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进行立体化风场监测,结合风洞实验与数字模拟,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