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团队铸就三峡工程水下与机组智能防护网
一、智能装备革新,筑牢大坝安全屏障
在国庆假期的宁静背后,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的青年检修团队正奋战在检修一线。这支以万刚为核心的年轻队伍,将技术创新作为守护大国重器的利器。面对传统检修中脚手架搭建耗时费力、高空作业风险大的难题,团队自主研发出泄洪流道移动检修平台,实现了多座电站高空检修的技术升级。
更令人振奋的是水下检修领域的突破。以往需要潜水员冒着巨大风险进行的水下作业,如今被智能水下机器人取代。这些“钢铁潜水员”将原本需要40天的检测任务压缩至20天以内,效率提升超五成。团队参与研发的水下智能检测机器人更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具备亚米级定位和毫米级测量的精准能力,让长江流域多座电站的水下检修告别了“盲人摸象”的时代。
二、精密检测技术,护航机组稳定运行
在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方面,团队研发的“顶盖空蚀在位检测装置”展现了精湛的技艺。面对仅20毫米的极端狭小空间,该装置如同精密“医疗探头”,能够实现0.15毫米级的高精度测量,为机组关键部件提供精准“诊断”。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激光熔覆机器人的应用。这种新型修复技术将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检修工期大幅缩短至两天,同时使部件损蚀率降低近九成。在潮湿、狭窄的作业环境中,这些智能装备为机组披上了坚固的“合金铠甲”,确保了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他们守护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三、青春力量传承,谱写清洁能源新篇
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团队,在万刚的带领下形成了独特的工作理念。十四年的一线坚守,让万刚深刻体会到“用心”二字的分量。他坚持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现场,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将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如今,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正守护着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去年9月,这条走廊上的110台机组实现满负荷运行,总出力突破7000万千瓦,为区域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在这份成绩背后,是年轻检修团队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更是新时代青年对使命担当的生动诠释。
面对未来,这支团队已经整装再出发。他们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用青春和智慧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书写新的篇章,为守护大国重器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文章
-
机器人组团亮相成都街头 国庆科技秀展现AI亲民魅力
国庆假期的成都交子大道,因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嘉年华而格外热闹。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科技·潮玩试验场”特展在此拉开帷幕,让市民与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动应用。在活动现场,四川中科宇翼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机器人阵容成为全场焦点。从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
-
进博会首秀前瞻:低空涂装与充气艇引领创新风潮
一、低空飞行涂装方案迎来全球首发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各大参展企业纷纷揭晓创新成果。连续第二年参展的立邦公司将以“刷新为你,共赴未来”为主题,展台面积较去年增加近七成,达到500平方米。本届进博会上,立邦将推出全球首发的“低空飞行全域涂装解决方案”。这项创新成果汇聚全球研发力量,旨在
-
青年科技团队铸就三峡工程水下与机组智能防护网
一、智能装备革新,筑牢大坝安全屏障在国庆假期的宁静背后,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的青年检修团队正奋战在检修一线。这支以万刚为核心的年轻队伍,将技术创新作为守护大国重器的利器。面对传统检修中脚手架搭建耗时费力、高空作业风险大的难题,团队自主研发出泄洪流道移动检修平台,实现了多座电站高空检修的技术升级。更令人振
-
阴雨连绵挑战秋收 科技助力齐鲁大地“抢粮归仓”
一、无人机“空运”解困,秋收效率倍增持续秋雨为山东大地带来了严峻挑战。自10月8日起,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导致鲁西北地区田间积水严重,传统农机难以进场,成熟玉米面临滞留风险。在菏泽鲁西新区的玉米田里,一场“空中运输”正在紧张进行。多架搭载专用吊具的无人机在雨幕中灵活起降,通过机械臂精准抓取装满玉米的编织袋
-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科技创新与股市回暖提振信心
国际媒体近日关注到,随着中国科技产业持续突破与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外资正掀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1.科技突破,投资者“害怕错失”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陆续推出自研AI大模型,寒武纪等芯片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进展,这些突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