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智能终端产业图谱:数据解码万亿级集群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 访问量:7

在全球科技巨头相继发布新品的九月,智能终端产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而支撑这些创新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正是东莞这座隐藏在全球智能终端制造网络背后的重要城市。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近期发布《全国产业集群大全》东莞专题,从数据视角揭示这一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子信息产业汇聚超2.5万家企业

东莞构建了一个由专业化镇街组成、分工精细的产业生态网络。根据启信宝数据,该市已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重点产业集群布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2023年起,东莞更有潮流玩具、数控装备、食品制造等八个产业陆续跻身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仅2025年就有四个产业入选,展现出持续且细分的发展活力。

作为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通信设备领域,汇聚企业超过2.5万家。这里不仅聚集了华为、OPPO等知名企业,还培育了立讯技术、天域半导体、先之科半导体等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从产业链结构看,东莞在上中游环节实力突出。上游电子材料领域,天域半导体等企业表现亮眼;中游环节覆盖主动与被动元件,在封装测试、光电器件等领域形成产能优势,代表企业包括安世半导体、易事特集团等。2023年底新成立的光楚科技、光茂科技等企业,依托国资背景快速成长。

下游应用环节企业数量庞大,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物联网三类场景企业占比超过全产业链的50%。高度集中的应用场景使智能终端产业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关键细分赛道,持续带动芯片、显示、通信等环节的协同创新。

二、智能手机、眼镜、耳机等多元终端刺激产业活力

东莞的智能终端制造底蕴深厚,早在上世纪就为诺基亚等品牌代工。《东莞智能移动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2025年)》显示,如今全球每五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产自东莞,这一产业已支撑起万亿级市场规模。

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莞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共汇聚超过2万家企业,包括24家上市公司、1430家科技认定企业及135家大型企业。除了智能手机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在VR/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赛道也实现快速拓展。

数据显示,在VR/AR设备方面,智能眼镜类企业数量最多,超过VR头显、AR眼镜和VR摄像机三类企业总和;在可穿戴设备领域,TWS耳机相关企业超过100家,位居榜首,其次为智能手表与手环。从应用场景看,工业制造类企业数量领先,影音娱乐类紧随其后,商用影音产品成为主流。

空间布局上,东莞形成以松山湖高新区和长安镇为双核心的产业格局。松山湖侧重集成电路设计,长安镇作为“手机小镇”由头部企业带动约2000亿元产业规模,滨海湾新区则在光电器件与半导体封测领域形成新的增长极。

东莞智能终端产业的真正优势,不仅在于雄厚的中上游基础,更体现在积极拥抱AI技术、布局智能眼镜、手表、耳机等新兴终端的创新能力。启信宝依托企业资源优势,构建了覆盖300多条全景产业链、3000条细分链条的数据库,持续为产业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