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构筑全民健康新图景:从自主研发到智慧医疗的跨越
在济南,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正加速推进二期建设。这一源自大科学装置的高端医疗装备,已转化为肿瘤治疗的精准利器,服务武汉、莆田等多个城市,成为科技护航人民健康的鲜明例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战略方向,为科技创新指明路径,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凸显了健康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将保障人民健康列为优先任务,强调以预防为主、完善健康服务网络。五年来,中国健康科技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跃升,不断拓展新领域,为全民健康注入强劲动力。
一、范式创新,为健康书写“中国答案”
今年4月,我国首款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信玖凝”获批,标志着基因替代疗法实现零的突破。该药物通过递送凝血因子基因至肝脏,持续表达所需蛋白,为患者带来根治希望。
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医药面临“仿制多、创新少”的困境。近年来,科研力量转向源头创新,探索差异化路径。例如,由北京产业基金支持的OpenCGT平台,运用AI大模型设计纳米载体,突破生物药精准递送的技术壁垒,推动原创新药集群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指出,AI技术正加速新药靶点识别与临床试验进程,引发医药产业的深刻变革。国家超算无锡中心联合企业开发生物医药大模型SWBind,实现对小分子、蛋白质结构的精准预测,推动药物研发从“经验筛选”迈向“智能设计”。
“十四五”以来,我国累计批准创新药超200个,医药产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近三成。同时,中医药传承创新亦获突破,建成多个国家级平台,57个中药新药相继获批,其中包括27个经典名方制剂。
二、装备突围,为诊疗提供“硬核支撑”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台可灵活操作极细金属丝的手术机器人引人注目。该系统已获神经介入手术器械三类证,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的缩影。
近年来,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不断推陈出新:智能移动微创手术系统、冠状动脉介入控制系统、5T磁共振设备等接连问世。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介绍,其团队研发的智能移动微创手术装备突破体内三维感知与远程手术技术,已推广至千余家医院并出口多国。
在“软实力”方面,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正塑造新可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多所高校,开发肺癌手术智能导航系统,将二维CT影像转化为立体模型,实现语音指挥下的精准操作。临床试验显示,该系统使手术准确率提升8%,错误率下降43%。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包括碳离子治疗系统、光子计数CT、国产手术机器人等,逐步实现高端设备从“造得出”到“用得好”的跨越。
三、智慧医疗,为全民编织“普惠之网”
去年底,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刘荣通过卫星链路,远程操控机器人为拉萨患者实施手术,开创超远程手术先例。这一突破显示,尖端医疗资源正以智慧化方式突破地域限制,走近寻常百姓。
为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深圳率先启动全球首个城市级医疗大模型集群“医智方舟”,整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与科研数据,构建“城市医学大脑”。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认为,此类技术可实现优质医疗能力的“云端共享”,为破解资源不均提供新思路。
目前,各地医疗大模型纷纷涌现:北京的“京医千询”、上海的“福星”、武汉的“木兰”等,融合临床数据与专家经验,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专家弓孟春表示,大模型技术已实现跨机构数据整合,推动形成跨区域医疗AI协同生态。
从手术机器人拓展至多科室应用,到AI医生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科技创新正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强调,未来将大力发展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为人民生命健康构筑坚实屏障。
更多文章
-
AI赋能宠物产业 它经济迎来新增长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进步,中国以宠物为核心的“它经济”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展现出广阔的消费前景。在北京,一系列围绕宠物友好的举措正在落地:部分公园试点设置宠物专属活动区,配备草坪、戏水设施及游乐装置;宠物时装周吸引海内外品牌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将宠物产业列为重点,推动全链条布局。这些举措显示城市正积
-
美敦力借力临港平台 加速心律疗法本土转化惠病患
依托临港医疗科技产业平台,美敦力携手多方推动心律疾病诊疗进步,加快全球先进疗法在中国的落地与普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近日举办的“数说心律,同心共创”主题活动中,美敦力心脏节律管理业务部展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成果,旨在让更多中国患者尽早受益于国际先进的治疗手段。活动汇聚医疗专家、产业代表等多方
-
清远高新区创新“五步法”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1.直面痛点,组建转化服务平台在广东赛肯户外运动器械公司的研发室内,工程师们正专注地分析屏幕上的流体力学模拟数据,一款新产品的数字化模型正在接受严格测试。公司法务负责人吴春辉坦言,研发团队曾长期受困于某项技术瓶颈,多次调整参数仍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关键时刻,清远高新区搭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发挥了
-
咸宁实施科技驱动战略 培育高成长创新企业集群
一、技术驱动企业进阶近期,湖北省2025年度科创“新物种”企业初步名单揭晓,咸宁共有32家获评瞪羚企业。至此,当地已拥有1家省级独角兽企业和107家省级瞪羚企业,标志着区域创新主体培育迈上新台阶。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公司曾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小
-
AI赋能高校英语教学,锻造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英语素养已成为乡村人才参与全球产业竞争、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正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优势革新英语教育形态。通过推动教学资源下沉、强化学生能力塑造、探索全新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