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革新棉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效率激增二十倍
在农业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九月二十六日,浙江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AI育种家”的智能育种平台。这一系统依托棉花全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育种流程的“一站式”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将传统需要六至八年才能完成的棉花育种周期大幅缩短至三到四年,同时使杂交组合筛选效率提高二十倍之多。
回顾二十年前,育种专家面对庞杂的棉花基因信息时,犹如解读一部无标点古籍,进展缓慢且充满挑战。张天真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对全球五千多个棉花品种进行全面分析,逐步揭示了七万九千多个基因中潜藏的遗传规律,并识别出超过一千个与产量、品质等关键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了全球首个棉花多组学数据库COTTONOMICS,三年来该平台已被访问超过九万次,成为全球棉花科研的重要数据支撑。
除了数据解析,研发团队还建立了涵盖绝大多数优异基因的棉花核心种质资源库,并开发出名为“浙大棉芯”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集成这些成果的“AI育种家”,具备自动解析植株表型、快速生成育种方案及预测后代性状等功能,操作界面采用对话式设计,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在实际应用中,科研人员只需输入目标性状或基因查询指令,系统便能即时反馈相应信息或推荐最优亲本配组方案。此外,“AI育种家”在设计时已预留多作物适配接口,目前正逐步拓展至水稻、大豆、油菜及西瓜、西蓝花等作物的育种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推广应用潜力。
更多文章
-
四川举办AI生态大会:百余款产品亮相,多赛道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正迎来行业爆发的重要阶段,四川积极把握机遇,全力推进相关产业集聚与创新。2025年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定于9月28日至29日举行,以“天府聚势 智链未来”为主题,是落实四川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关键活动之一。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增长迅速。2024年全省产业营收突
-
广西表彰十位科技先锋:科研报国为民,创新驱动发展
2025年9月26日,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南宁揭晓,王晓琳、张木清等十位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获此荣誉。他们在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生态保护、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展现了广西科技工作者扎根实践、服务国家的精神风貌。获奖者中,王晓琳在智能传感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天
-
算网融合构筑AI新高地: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算力支撑、政策引导与场景打通成为推动其深入落地的核心动力。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进程,形成创新
-
AI技术革新棉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效率激增二十倍
在农业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九月二十六日,浙江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AI育种家”的智能育种平台。这一系统依托棉花全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育种流程的“一站式”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将传统需要六至八年才能完成的棉花育种周期大幅缩短至
-
西大附中悦来校办首届科技节 学生沉浸体验AI与无人机
一、科技展演启幕,多元活动赋能9月24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渝北悦来实验学校首届校园科技节正式启动。活动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点亮未来”为主线,在学术报告厅及校园多个区域同步展开。现场设置了特斯拉智能汽车、巡检机器人、低空经济应用、无人机足球竞赛等30项科技互动项目,学生可亲手操控无人机、参与AI体育体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