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因编辑递送系统问世,精准度与效率显著提升
美国西北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平台,该技术通过结构创新大幅提升了CRISPR系统的体内输送效率与安全性,为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1. 传统递送方式存在明显局限
目前CRISPR技术主要依赖病毒载体或脂质纳米颗粒(LNP)进行细胞内递送。病毒载体虽感染效率高,但易引发免疫反应且载货容量有限;LNP虽安全性较好(如已应用于新冠疫苗),但多数载体进入细胞后易被困于内体难以释放,导致编辑效率低下。此外,离体编辑方案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开发能够实现高效、低毒、体内精准投递的新型载体成为关键挑战。
2. 智能结构设计实现主动入胞
研究团队设计的“脂质纳米颗粒球形核酸”(LNP-SNA),在传统LNP表面覆盖了一层高密度DNA链,形成球形核酸结构。这一外层DNA结构可被细胞膜上的识别受体主动识别,从而促进细胞通过主动摄取机制高效内化载体,而非依赖被动吞噬。这一机制显著提高了递送效率,相当于将“等待细胞自行摄取”转变为“载体主动叩门,细胞响应接收”。
实验数据显示,LNP-SNA的细胞进入效率达到普通LNP的3倍以上,细胞毒性显著降低,基因编辑成功率同步提高3倍,且精准修复率提升60%以上,大幅减少了脱靶风险。
3. 模块化平台具备多疾病应用潜力
该技术具备良好的可编程性与组织靶向潜力。通过调整表面核酸序列,可实现针对肝细胞、神经元或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递送。系统已在多种人类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干细胞等)中验证有效,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
目前基于球形核酸技术已有7款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正推动该新载体体系走向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强调,CRISPR技术的临床转化不仅依赖于基因编辑工具本身的优化,递送系统的精准与安全同样至关重要。这一进展标志着基因药物递送技术进入智能化、模块化发展的新阶段。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引领消费电子变革 全场景智慧生态加速成型
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度消费电子行业创新峰会上,业界专家普遍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重构消费电子领域的关键力量。其技术正贯穿从底层研发到终端体验的全过程,驱动产业迈入创新发展的新周期。相关领导强调,产业要实现高质量成长,必须遵循“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以新供给激发新需求”的路径,持续推进技术融合、绿色协同与开
-
科技温度交织绽放 进博会通信保障展现双翼魅力
一、织密“AI+5G”智慧网,数字底座坚实稳固本届进博会期间,为应对展馆内密集的直播数据传输挑战,通信运营商采用高频波段与定向传输技术,将无线网络的上行能力提升至全新水平。更具突破性的是,通过植入智能感知系统,网络首次能主动辨识各类应用的特性,并自动调配最合适的传输通道,完成了从"被动响应"到&qu
-
2025国际无人机足球大赛首落上海 助推科创体育新浪潮
一、“低”空启航,天作之合的双向奔赴近年来,低空领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我国也将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提升至战略高度,并积极推动其与航空体育相结合。政策层面明确提出支持低空类、航空模型类赛事,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竞赛,激发新兴体育消费潜力。无人机足球作为智能体育的新形态,在限定空域中实现人机互动对抗
-
进博老友呈现三大创新板块 科技点亮未来生活图景
八载相伴进博,这家跨国企业以“创享生活新维度”为主线,集中呈现居家健康、低碳交通与工业智造三大板块的突破性成果。通过系列场景化展示,传递科技服务日常生活的理念,展现与中国共同成长的坚定承诺。在智慧家居展区,多款新品聚焦细节关怀。无涂层内胆电饭煲结合生物酶活米技术,重塑炊饭体验;手持熨烫仪通过三档智能
-
强生医疗科技在神经介入领域推出两大新品于进博会首发
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生医疗科技重点展示了针对脑部血管疾病的全流程治疗产品,带来两款首次在亚洲及进博会亮相的新型器械:CEREGLIDE 71远端通路导管以及强易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这一举措不仅呈现了企业在神经介入方面的领先技术能力,也展现了其加快将先进治疗方案引入中国临床实践的积极愿望。进博会作为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