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四五”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过去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全社会协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提升。
一、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五年来,我国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宫”空间站正式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突破万米深潜;5G技术实现规模化商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始向全球提供高精度服务;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全球领先,CR450高速动车组进一步巩固我国高铁技术领跑地位;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国正式商运,特高压输电技术持续引领国际标准,光伏与风电总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在高端装备方面,“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创下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并实现施工过程对地面建筑“零干扰”,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使用,其钻探系统综合性能达国际顶尖水平,最大钻深突破11000米。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已占全球四成以上,位列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大型露天矿无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部署超3000台,为全球矿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系统级中国方案。
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国已形成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模型体系,部分模型准确率超过95%,落地百余个典型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整机实现技术突破,在多模态感知、脑模型协同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具身智能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与电力巡检等场景加快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临床阶段,帮助截瘫患者恢复站立行走能力、盲人重现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实现全面商用,累计改善超3万名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
二、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也是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的根本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8%,研发人员总量持续保持全球首位。其中基础研究经费达到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在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物质结构、空间探测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高水平国际论文发表量和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第一。
我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部署了纳米科技、催化科学、物态调控等一批重点研发任务,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需求深度融合。例如,信息超材料新架构为6G技术提供了原创性理论基础;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端应用理论体系,支撑稀土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纳米限域催化理论推动煤炭和天然气清洁高效转化,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技术路径。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从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较2021年增长50%,占全球总数约20%。“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并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和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扩大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整体实力实现系统性增强。
三、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新台阶
据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24年已达到6.8万亿元。
体制机制创新成为转化关键推动力。自2020年起,我国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40家试点单位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成果的合同总额达120.9亿元,较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全国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跟进实践。2022年推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探索更符合科研规律的资产管理模式,已有17个省市开展相关实践。这些改革经验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机制不断深化,科研单位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凝练问题、攻关核心技术、联合培养人才。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领军企业共建研究院,形成“高校出智出力、企业出题出资并担任成果评价主体”的创新生态,累计合作开展250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培养工程硕士、博士2000余名。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也实现重大进展。目前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交所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交易平台,12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高校院所建立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19000多个校企合作研发平台、1.6万家科技孵化载体共同构成覆盖广泛、服务多元的技术转化网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更多文章
-
AI驱动高阶HDI需求爆发,东山精密与胜宏科技加速扩产布局
近期,PCB(印制电路板)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多家研究机构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国内领先的PCB企业正积极扩充高阶HDI(高密度互连板)产能,以抢占未来算力服务器市场的优质订单。这一趋势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东山精密在9月16日举行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行业需求持续攀升,产品价值也呈现稳步
-
佳都科技亮相城轨展:大模型与鸿蒙系统引领智慧交通新突破
9月18日,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在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盛大开幕。作为我国城轨交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次展会汇聚了全球轨道交通龙头企业,集中呈现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佳都科技以“鸿擎智轨,模创未来”为主题参展,全面展示其在智慧城轨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新一代AI大模型、智能操作
-
济南聚力高价值成果转化,25项实验室创新项目集中亮相
9月18日,“创新创业·共创未来”2025高价值技术成果转化路演对接会(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专场)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聚焦省内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应用,旨在推动前沿科研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于浩、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王虎出席并致辞。现场共有6
-
邢台大峡谷打造智慧景区:140余座智慧灯杆全面赋能
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作为重点观摩项目之一的邢台大峡谷,凭借其雄奇的峡谷景观、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自然生态,成为众多游客体验自然、休闲游览的热门目的地。该景区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由24条形态各异的峡谷构成,其中长度超过1000米的峡谷有8条,素有“世界奇峡”之称。游客穿行于峡谷步道之
-
东博会AI展区汇聚200家企业,沉浸式体验科技合作新场景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人工智能展区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关注热点。本次东博会首次打造沉浸式人工智能展示空间,吸引了近200家高科技企业参与,集中呈现约1200项前沿产品与技术。从行业巨头到新锐创新团队,包括阿里云、华为、科大讯飞、宇树科技等代表性企业,以可感知、可交互的体验方式,向来自中国与东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