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
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等重要类型,以及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保有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这座“甜蜜基因库”不仅物种多样、属种齐全,更是我国开展甘蔗育种研究和保障种源自主的重要基础。
甘蔗种质资源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是品种选育的核心物质基础。通过对优质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利用,研究人员能够有效改良甘蔗品种,增强其抗逆性和产糖能力,从而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
目前,资源圃内的实生苗培育温室中,近十万株实生苗正在生长。经过约两个月的培育,它们将被移栽至大田。凭借科学的育苗技术,这些幼苗在六年以上的选育过程中成活率高达98%,一批有潜力新品种正从中诞生。
研究团队首先从海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优良亲本,再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培育出既耐旱又高糖的新品种。针对甘蔗开花难题,团队还研发了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开花诱导技术,显著提高了热带种的成花率。
新建的智能杂交温室等现代化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杂交育种的自动化与精准化水平。通过优化光周期调控、补光策略等方法,亲本的孕穗率、开花率和种子发芽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多项科研专项与生物技术支持下,甘科所构建起高效的种子种业创新体系,并首创了异质复合抗逆高糖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多个突破性甘蔗品种。例如“云蔗081609”,亩产最高可达15.28吨,蔗糖分达20.3%,被誉为“糖王”,成为全球糖分含量极高的甘蔗品种之一。另一品种“云蔗0551”则在旱地表现卓越,创下无灌溉区单产纪录。
目前,“云蔗081609”已成为云南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蔗品种,全省覆盖率高达74%,推广速度空前。这些新品种有力支撑了云南甘蔗出糖率连续三年超过13%,在2024-2025榨季更达到13.39%,推动云南蔗糖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手握种质“芯片”,甘科所以科技执笔,在红土地上书写着种业振兴的“高分答卷”,正在将“甜蜜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