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
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巴楚县新城小学举行。县科协与团委共同组织,为学生带来了一场集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科普互动课堂。
校园操场变成了一个露天科学体验馆,展出内容包括机械传动模型、光纤艺术装置、发电锚演示、水轮机模型、热辐射温度计以及铝棒发声实验等,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等多个学科。孩子们亲手操作齿轮机构,观察机械运动规律,或在志愿者指导下体验铝棒振动发声,在互动中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这些活动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感知,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现场最受欢迎的环节是“科技狗表演”。这只银色机器人不仅能听从指令完成行走、转弯和舞蹈等动作,还能与同学们进行简单交流。当科技狗随音乐节奏灵活摇摆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掌声和笑声不断。
新城小学学生王艺菲说:“原来科学可以这么好玩!以后我要多留心生活中的现象,多动脑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小小科学家。”
除校园活动外,本次科普月还将推出多项惠民举措。“科普进校园”将延伸至乡镇多所学校,让农村孩子也能体验优质科普资源;“科普大巴扎”、农业技术下乡、健康义诊等服务将直面农民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科技工作者和“三区”人才支援项目也将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活动还将组织参观兵地融合科普馆、举办科普电影巡映等,全面推动科学知识普及。
巴楚县科协的三级主任科员宋伟表示:“‘科普大篷车’是一种灵活、直观的科学传播方式,它让高深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未来我们将继续联合多方,把科普服务送进更多社区、乡村和学校,努力扩大覆盖范围,让科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