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何撞向风力发电机?新研究揭示视觉误导之谜

发布时间: 访问量:16

风力发电机的旋转叶片不仅对鸟类构成威胁,对蝙蝠种群的伤害更为严重。据科学估算,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只蝙蝠因撞击涡轮叶片而丧生,使风力发电设施成为蝙蝠的主要生存威胁之一。长期以来,蝙蝠为何主动飞近这些巨大设备一直未有明确解释。

一项新研究提出,光线可能是关键因素。蝙蝠在自然环境中依靠对天空亮度的感知来导航,而涡轮叶片表面反射的光线模拟了这种视觉线索,形成所谓的“生态陷阱”,诱使蝙蝠误判并撞向叶片。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生物学快报》。

与以往侧重于宏观统计分析的研究不同,这项实验首次针对具体诱因展开机制性探讨。蝙蝠保护信托基金的Jack Hooker认为,这类工作对制定有效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推测,蝙蝠在进化中形成了将“亮处”视为飞行通道的习性。尤其在晨昏等弱光环境下,叶片反射的月光可能被误认作开阔天空,导致其直飞而去。为验证这一设想,研究团队以北美常见受害物种——灰蓬毛蝠和银毛蝠为对象,在实验室内搭建双出口迷宫,一侧出口放置反射人造月光的白色叶片模型,另一侧保持畅通。

结果发现,约四分之三的灰蓬毛蝠和几乎所有银毛蝠都飞向了有叶片阻挡的一侧。这一行为与它们依赖回声定位的能力相悖:尽管声学感知应提示出口被阻,蝙蝠仍选择相信视觉信号。研究者认为,在真实风电场中,涡轮机运转产生的巨大噪声可能进一步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

不过,该实验也遭到一些质疑。德国一位学者指出,所用两种蝙蝠均属树栖种类,并不擅长在狭窄空间飞行,实验设计可能无法准确模拟野外条件;此外,人为捕捉与操作也可能影响其行为真实性。

目前常见的保护方式包括发射超声波驱离蝙蝠,或在蝙蝠活跃高峰期暂停涡轮机运行,但前者效果不稳定,后者则因影响发电效率难以推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作者提出,调整叶片颜色以降低反光强度或是一种折中方案——尽管黑色因航空安全和设备散热等原因不可行,但仍可能找到既符合工程要求、又对蝙蝠吸引力较低的涂装设计。这一思路为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