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何撞向风力发电机?新研究揭示视觉误导之谜
风力发电机的旋转叶片不仅对鸟类构成威胁,对蝙蝠种群的伤害更为严重。据科学估算,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只蝙蝠因撞击涡轮叶片而丧生,使风力发电设施成为蝙蝠的主要生存威胁之一。长期以来,蝙蝠为何主动飞近这些巨大设备一直未有明确解释。
一项新研究提出,光线可能是关键因素。蝙蝠在自然环境中依靠对天空亮度的感知来导航,而涡轮叶片表面反射的光线模拟了这种视觉线索,形成所谓的“生态陷阱”,诱使蝙蝠误判并撞向叶片。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生物学快报》。
与以往侧重于宏观统计分析的研究不同,这项实验首次针对具体诱因展开机制性探讨。蝙蝠保护信托基金的Jack Hooker认为,这类工作对制定有效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推测,蝙蝠在进化中形成了将“亮处”视为飞行通道的习性。尤其在晨昏等弱光环境下,叶片反射的月光可能被误认作开阔天空,导致其直飞而去。为验证这一设想,研究团队以北美常见受害物种——灰蓬毛蝠和银毛蝠为对象,在实验室内搭建双出口迷宫,一侧出口放置反射人造月光的白色叶片模型,另一侧保持畅通。
结果发现,约四分之三的灰蓬毛蝠和几乎所有银毛蝠都飞向了有叶片阻挡的一侧。这一行为与它们依赖回声定位的能力相悖:尽管声学感知应提示出口被阻,蝙蝠仍选择相信视觉信号。研究者认为,在真实风电场中,涡轮机运转产生的巨大噪声可能进一步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
不过,该实验也遭到一些质疑。德国一位学者指出,所用两种蝙蝠均属树栖种类,并不擅长在狭窄空间飞行,实验设计可能无法准确模拟野外条件;此外,人为捕捉与操作也可能影响其行为真实性。
目前常见的保护方式包括发射超声波驱离蝙蝠,或在蝙蝠活跃高峰期暂停涡轮机运行,但前者效果不稳定,后者则因影响发电效率难以推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作者提出,调整叶片颜色以降低反光强度或是一种折中方案——尽管黑色因航空安全和设备散热等原因不可行,但仍可能找到既符合工程要求、又对蝙蝠吸引力较低的涂装设计。这一思路为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多文章
-
高校算法竞赛低龄化趋势显著,AI浪潮激发新生代参与热情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高校算法类竞赛呈现出参赛者年级逐渐下移的新态势。作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程序设计赛事之一,“蓝桥杯”在2025年首次推出面向新生的专项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超800所高校的2.4万名大一学生报名参加。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一名新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
-
奇瑞发布十大突破性技术 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
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安徽芜湖正式启动以“科技引领,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新盛会,集中呈现了公司在电动智能出行、车联网、人工智能与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前沿突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企业全球化不应仅关注市场扩张速度,更应着眼于长期稳健的发展路径。他表示,奇瑞正致力于构建贯穿新能源、智能驾驶
-
“飞天火箭”腾跃 “智能机甲”劲舞 兰州海亮实验学校科技盛宴点亮少年报国志
10月15日,兰州海亮实验学校运动场迎来一场科技盛事。在“点火”口令中,“探空号”模型火箭呼啸升空,彩伞迎风飘落,该校第二届“明日先锋”信息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整场活动贯通古今、创意纷呈,为师生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一、当敦煌飞天遇见未来科技“瞧!航天员和壁画仙子一同起舞啦!”舞台边簇拥的同学
-
芯片技术迈入“立体集成”时代,突破传统性能瓶颈
近年来,芯片制造行业在持续缩小元件尺寸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改变芯片结构设计,绕过了长期制约计算能力提升的障碍,为未来电子产品的环保制造开辟了新方向。自上世纪中叶起,提升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并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元件。这一技术演进路线曾被业界广泛认同的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