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犯罪新形态:首个自动编写勒索软件成功突破系统防护
近日,国际安全研究团队确认了全球首例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勒索软件,标志着网络攻击进入新的危险阶段。该恶意程序能动态生成跨平台攻击脚本,极大增加了检测与防范的难度。
据斯洛伐克网络安全企业ESET分析,这一被称为“PromptLock”的勒索软件采用Go语言编写,并基于OpenAI旗下模型gpt-oss:20b,通过Ollama接口实时生成适用于Windows、Linux及MacOS系统的Lua脚本。其运作流程包括扫描文件系统、筛选高价值文件、窃取数据并执行加密操作。更值得警惕的是,该软件还可依据被感染设备的类型——如个人计算机、企业服务器或关键基础设施——生成定制化的勒索通知。
由于AI生成的脚本具备高度可变性,传统依赖静态特征码的防御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安全人员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动态分析与行为拦截。目前,该恶意样本已于8月25日在美国被发现,并上传至VirusTotal平台,其来源尚未明确。
专家研判,当前版本的PromptLock仍属于概念验证阶段,尚未具备完全清除数据的能力,所使用的SPECK-128加密算法也属基础型。然而,这起事件清晰地反映出犯罪分子正积极利用生成式AI实施非法行为。为此,Anthropic等AI企业已开始封禁涉嫌滥用其聊天机器人开发恶意程序的账户。
同时,研究人员也发出警示,一种新型“提示词注入攻击”正在兴起,该方法可绕过现有AI模型的内置安全限制,进一步加剧了AI技术被滥用的风险。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