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纳米专利领跑全球,创新应用加速产业化进程
正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中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活力。
本次盛会汇聚了全球7位顶尖科学家作特邀报告,超过600位学者围绕15个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25年间,全球纳米专利授权总量突破107.8万件,其中中国贡献了46.4万件,占比高达43%,稳居全球首位。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纳米专利转让与许可率已突破8%,显示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主席白春礼指出,纳米科技具有高度交叉融合的特性,其创新突破往往源于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碰撞与融合。他强调,纳米科技在若干关键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会议同期举办的纳米科技产业展览,集中呈现了一批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大成果。例如,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量子点纳米材料,可应用于液晶显示技术。该材料能高效吸收蓝光并转化为绿光与红光,显著提升电视色彩的准确性与鲜艳度,使画面更贴近人眼感知的真实世界。
展览还全面展示了我国纳米技术产业的多元布局,覆盖产值规模已达千亿级别。纳米技术已在脑机接口、芯片光刻、极低温显微镜等关键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鹏程介绍,极低温显微镜技术可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下“冻结”原子,为纳米级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提供重要支撑。纳米材料因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在热传导等性能上表现出独特优势。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